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楊國德的得獎感言
姓名:楊國德 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復健醫院 服務年資:26 年
具體優良事蹟: 民國71 年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投入當時職能治療師極少從事的兒童復健工作,以服務社會的精神,不計薪資之微薄,任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從早期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工作,至後來擔任兒童職能治療督導、教學及近年協助早期療育之諮詢、評鑑及相關政策的推動滿26 年,未曾中斷。 民國75 年赴美進修發展障礙職能治療並於紐約州腦性麻痺聯合會擔任職能治療師。 77 年回國後陸續於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及雜誌介紹最新的早期療育觀念及運作模式,對當時資訊傳播仍未迅速普及的年代,帶來相當的啟發作用。 民國78 年擔任台大職能治療學系兼任講師,教授兒童職能治療課程至今,在當時兒童職能治療師資極為缺乏的年代,是重要的提振力量。 民國80 年轉赴當時兒童職能治療師資較缺乏的中山醫學院任教至今,目前從事早期療育相關工作的職能治療師,約1/3 為其學生。並於中山醫學院附設復健醫院創立並推動兒童治療室之業務,開中部地區兒童復健工作之先河,現為中部地區重要的兒童復健資源。 民國80 年代期間,常受邀至中部兒童發展及保育機構指導兒童復健的業務。 多次擔任省政府社會處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研習會講師,講授兒童復健相關課程。 民國87-88 年,擔任職能治療學會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連續兩年承辦行政院衛生署委辦之早期療育相關課程,成效卓著。 民國90 年至今,擔任台灣省職能治療師公會總幹事及理事長,積極推動早期療育職能治療繼續教育及提供政府有關早期療育政策的意見。 民國94 年至今,擔任行政院衛生署早期療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第六屆「早療棕櫚獎」得獎感言 心存感激、認真生活 楊國德 南來北往,忙東忙西,孑然一身,一事無成。 走過25 年… =============================¼世紀分隔線============================ (在分隔線之後我就不再數年數了) 的專業生涯,日子依舊是東西南北,只是少了長途開車,改用大眾運輸了。 還是孑然一身,只是多了半白加老花。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只是多了更多做不完的事。 在專業工作上我很少「欣然接受」推薦與表揚,要說「實至名歸」太沈重,改說「愧不敢當」又太矯情。 這次職能治療學會推薦我角逐「早療棕櫚獎」,我一反常態的「欣然接受」! 每每願意與不願意都各有千萬個理由,這次,兩個願意的理由就絕對足夠: 理由一:參與「早療棕櫚獎」是對這個活動的認同與感激。 得獎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透過參與,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就可以互相激勵。 理由二:「推薦就是肯定」,我可以向大家說,職能治療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專業。 我也可以向年輕的治療師和學生示範,職能治療是一個助人的專業,只要有關懷的心和充實的知能,在崗位上認真努力和堅持到底,不一定有豐功偉業,但總會得到肯定的。 感謝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及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的肯定,也讓我那兩個願意的理由變得充分。 我內心充滿感激,也極其珍惜這份榮譽! 感謝我八十二高齡的家母。她從未上過一天學,在丈夫早逝又一貧如洗的家境中,拉拔八個小孩長大成人。 長大後我才深深的體會,她不讓我們吃苦,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她那亦父亦母的家教,是要我們成為有教養的人。對母親,不說感謝,是感激不盡! 感謝職能治療這個專業帶給我如此豐盛的成長機會,讓我可以從事臨床的服務、督導、行政、教育、研究和專業的公共事務。 我很幸運的能夠從每一個接觸的師長、前輩、小朋友、家屬、學生、同事以及其他的專業及熱心人士身上學習。 對專業及所接觸的人們,我從未停止感激。 25….....年前選擇了兒童復健這條還不算是路的路,當時的醫療、教育和社福環境,與今天相比,實不可同日而語。我也曾感覺過無助與失望,也許是努力不夠,儘管孑然依舊,依舊無成,但一路走來,有那麼多關心我們的人,也有那麼多值得我們關心的人,我從未感到寂寞,也從未灰心喪志。我總是心存感激、認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