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六屆 非特異性發展遲緩兒童之微量元素缺損分析-初步分析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deficit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 delay
-a pilot study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衛生署嘉義縣兒童發展評估中心   許宏志*、簡若芷、曾伊麗


 

 所謂發展遲緩,是指六歲前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因不同原因(如腦部、脊髓、肌肉神經、內科疾病、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等)而導致動作發展、肌肉張力、動作平衡、感官知覺、溝通表達、認知社會適應、心理情緒發展等方面,有全面或部分的發展落後或異常的情形。在發展遲緩的成因中,大部分是不明原因(即非特異性原因)所造成,而在已知的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則佔最大部分,如基因突變,各種先天性疾患等。微量元素是指佔人體總重的0.01%以下的元素,其中無機者包括了鈉(Na)、鉀(K)、鎂(Mg)、鈣(Ca)、磷(P)、氯(Cl)、砷(As)、鈷(Co)、鉻(Cr)、銅(Cu)、氟(F)、鐵(Fe)、碘(I)、錳(Mn)、鉬(Mo)、鎳(Ni)、硒(Se)、矽(Si)、錫(Sn)、釩(V)及鋅(Zn)等。這些微量元素對於動植物的核酸合成、酵素合成、以及生長激素及其受器的表現,有重要的影響。

而在人類發展遲緩與何種微量元素缺乏的關聯性,目前還未有很詳細的研究結果。我們推測在非特異性發展遲緩的兒童族群當中,應該有一定比例為缺乏微量元素所致。

因此我們分析了93年起迄今,嘉義縣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所聯合評估過的57位發展遲緩個案,當中成因為非特異性原因者,進行血液中常見的微量元素分析,試圖找出非特異性發展遲緩兒童當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比例,以及何種微量元素最常出現缺乏的情形。根據分析位經由聯合評估中心,以配合年齡層評估工具所篩檢出的發展遲緩兒童,其中為非特異性原因者共佔57位。

而其中進行血液微量元素分析者,根據詢問病史,先前並未服用相關的藥物或補充品。其中有11位(19.2%)為鋅缺乏,8位(14%)為鐵缺乏, 2位(3.5%)為錳缺乏。故初步的結論為,在非特異性發展遲緩兒童當中,以微量元素鋅的缺乏為最常見。

而缺乏也有影響。未來將繼續整理此類個案,以進行更大規模更具統計意義的分析,並且找出缺乏程度與發展遲緩程度的關聯性。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