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施陳美津的得獎感言
姓名:施陳美津
服務單位: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職能治療研究所
服務年資:39年
具體優良事蹟:
1.1968年大學畢業,開始在台大醫院復健科服務,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兒童。
2.1970 -1972年接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至美國修讀碩士學位,碩士論文以學齡前腦性麻痺兒童為研究對象。返國後(1972-1986)在台大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任教並在附設醫院復健科擔任技正,負責兒童職能治療教學及兒童職能治療臨床服務。
3.1982年至英國倫敦The Bobath Center 研習神經發展學治療(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隔年暑參與德國醫療團隊來台舉辦「玻巴斯腦性麻痺技術研習會」的教學訓練活動,學員來自全台各大醫院及教養院相關代表。
4.1986-1990年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修讀博士學位期間,特別選修有關兒童課題,例如感覺統合評估與治療、知覺認知障礙職能治療。返台後將之運用和推廣在教學與臨床服務上。
5.1991年五月開始在成大任教至今仍然在早期療育方面繼續努力:
(1) 參與小兒科朱曉慧醫師的早期療育,每星期二下午在小兒科門診帶領成大職能治療學系學生,以瑞復益智中心的小朋友,針對當時小朋友發展示範治療技術給家長及瑞復益智中心的老師練習,以推展家裡(home program)及學校(school program)的治療方案。
(2) 參與行政院衛生署於1997年推動的「兒童發展評估中心」,與成大小兒科醫師陳永榮教授一起向院方爭取空間,規劃空間,購置設備,製作海報及小冊子,成立聯合評估團隊。並帶領成大職能治療學系學生,每星期四下午與其他團隊成員一起評估兒童的發展,給家長或老師治療方案和建議,除了積極參與早療評估工作外,熱心教導與啟發學生對於早療的興趣,在早療的教育和傳承上,投入相當的心力。
(3)申請並獲得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的經費補助,聘請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Dallas Branch),也是「新生兒加護病房職能治療」一書作者:Dr. Carl Semmler教授,以及Jan Hunter助理教授在1995年8月7日到8月9日於成大醫學院舉辦「新生兒加護病房職能治療研習會」。學員來自全國對該主題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開始推動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職能治療,讓早期療育在出生即開始。
(4) 申請並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的經費補助,聘請聞名全球職能治療界並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的Dr. Sharon Cermak教授,以及Dr. Mary Margaret Windsor 助理教授在1996年4月11-12日於成大醫學院舉辦「兒童職能治療研習會」,並安排另一場在台北市舉行,學員來自全國對該主題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積極提升及推動台灣的早期療育。
(5) 申請並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的經費補助,聘請任教於美國Ohio州立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及「兒童職能治療」一書的編輯者與著作者Dr. Jane Case-Smith於1996年8月20-21日於成大醫學院舉辦「職能治療早期療育研習會」,學員來自全國對該主題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積極提升及推動台灣的早期療育。翌日8月22日陪同Dr. Jane Case-Smith在衛生署接受署長張博雅接見。
(6) 申請並獲得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的經費補助,聘請眼科臨床專家Mary Warren職能治療師和任教於美國Kansas市立Rockhurst學院助理教授Linda Baker-Nobles職能治療師於1997年1月16-18日於成大醫學院舉辦「視覺功能障礙職能治療研習會」,學員來自全國對該主題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特殊教育教師、視障團體代表、視障兒童家長代表。開始推動弱視兒童早期療育職能治療。
(7) 申請並獲得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的經費補助,聘請加拿大Toronto大學職能治療科學與職能治療研究所教授暨所長Dr. Helen J. Polatajko於2007年5月18-19日於成大醫學院舉辦兒童 職能治療研習會,主題為:「從認知觀點看兒童表現:如何協助兒童成功」學員來自全國對該主題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開始推動兒童動作協調與動作品質早期療育職能治療。
(8) 擔任第五、第六次內政部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評鑑諮詢小組委員暨評鑑委員,每到受評單位,遇有機會就示教處理個案身心發展的方法,並給工作人員治療方案,推展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的早期療育。
施陳美津教授自接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修習職能治療返國以來,從她的教職與臨床工作,全方位的推動台灣職能治療的教育及臨床服務專業發展。至今服務在職能治療界已有39年,教過的學生及服務過的個案及家屬已數不清。對於兒童的鍾愛,與其他科別比較,使她花更多時間在兒童方面的實務臨床教學與服務上。自成大2003年成立職能治療碩、博士班以來,更在研究上推展早期療育工作。
得獎感言:
今天能夠站在這裡接受棕櫚獎,首先要感謝的是推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小兒科陳永榮教授,他是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的負責人。也要感謝新生兒科林其和教授,他現在是我們醫學院的院長,和朱曉慧醫師的聯署;還要感謝成大附設醫院的陳志鴻院長,他以機構的立場推薦我角逐今年的棕櫚獎。
再來是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創立了這個獎項,所以我要感謝的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梁忠詔理事長暨他帶領下的協會全體工作人員和評審委員們,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是從書信的郵寄和電子信件的往返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熱誠、認真、和美善!
還有我要感謝我的服務機構,過去的台大和現在的成大以及其延伸的建教合作機構和經費補助機構: 教育部、衛生署、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因為它們提供我許多成長的環境和機會,使我從直接服務兒童的過程中技術愈趨熟練;使我能夠將書本的知識與臨床呼應和整合成為自己的心得;使我更認識兒童及其家屬和老師的需要;使我能夠從團隊中其他專家成員中吸收到他們特有的專業知識、技巧、和所使用的策畧;使我能夠實現我的教育理念,舉辦研習會造就更多的服務人員而造就兒童及其家庭。
另外要感謝一個被我遺忘的診所,就因為遺忘所以我沒有在推薦表上的「具體優良事蹟」記上一筆,那就是康泰診所。我曾在那裡當義工,每週奉獻一個晚上在那裡從事早期療育的復健工作。最近因有個機會與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的鄧世雄院長碰面,他告訴我最近在籌備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成立24週年慶時,他們想到我,才讓我想起那一段充實有意義的日子!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他們的支持和割捨讓我永生難忘!猶記得我在康泰門診當義工的日子,兩個孩子會盯著時鐘看,催促我必須在最後時刻離開廚房,跳上計程車,往康寧奔馳!也還記得一次全家人陪我一起去康泰診所,兩個正值愛玩追逐遊戲的孩子,其中的哥哥撞到洗手台而把門牙撞壞了!
39年來我從工作中,認識無數的人,我從他們身上獲得到很多的無價之寶:堅持和力量的來源,我感覺我是最富有的人!
我認識的人有的已得過棕櫚奬,其中來到現場的有甘惠忠神父和黃恢濤治療師我真的很為他們高興!今天獲獎的還有吳道遠神父!恭喜您!我曾是瑞復益智中心的義工、顧問而董事,謝謝吳道遠神父和甘惠忠神父給我這個服務的機會!今天獲獎的還有我博士班的學生周映君!恭喜妳!
謝謝大家!願神賜福滿滿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