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棕櫚獎

第五屆早療棕櫚獎-孫世恆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孫世恆的得獎感言


姓名:孫世恆    

服務單位: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服務年資:13

具體優良事蹟:

長期投注心力在小兒物理治療領域,並為早期療育跨專業的合作奉獻極大的心力。自九二一地震之後,他更經常的進入南投縣,除了推動物理治療專業進入社區服務之行動外,在促進區域內早期療育領域之跨專業交流,亦有極其豐碩之貢獻。自八十八年起,他所帶領的團隊,進入南投縣,結合早期療育通報轉介系統,開始區域性的跨專業交流,從示範性的帶領、參與,到目前南投縣通報轉介系統入單位的跨專業討論進行模式,可說受其影響甚巨。

在建構早期療育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以外,他也倡導應用具有實務價值的「目標達成量表」,發展設定兒童的療育目標方式,讓不同專業之間能夠共同建構整合性的療育目標,也讓療育單位能夠用以定期評鑑早期療育的成效,發展出真正讓小朋友進步的訓練策略與方法。

由於負有特殊教育與物理治療之雙重專業,多年來不但在療育服務與學術領域持續奉獻,在推展發展篩檢制度上更是功不可沒,中部許多縣市的初篩、二篩機制均由他長年的協助而建立起來,目前並持續在目前的發現工作上產生其重要的功能。

多年來擔作中部各縣市的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在區域性的政策規劃上,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提出許多具體建議,協助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或是個案管理中心發展可行的策略與方案,並協助解決各機構實務工作中面臨的困境。

得獎感言:

一開始接到美瑗姐打電話告訴我,要推薦我參加早療棕櫚獎的甄選,內心惶恐無比,自己覺得在早期療育所做的努力還不到該領獎的時候,但最後仍然獲得評審委員的肯定,只能當作大家為我加油打氣,讓我繼續在早期療育努力。

回想起來,會踏進早期療育領域,最要感謝廖華芳老師,因為看到老師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付出,讓我決心追隨老師的腳步,投入早期療育的工作。自美回台任教後,感謝白偉男老師邀我參與在中山復健醫院舉行的第一次跨專業團隊評估,讓我有機會參與中區早療專業團隊的運作。

也因為這個機會,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結緣,開始合作規劃台中縣市的早期療育服務方案,感謝玉華、玲芳主任還有許多伊甸的夥伴,大家一起努力,組成了跨專業的早期療育服務團隊,提供個別化家庭諮詢服務、幼托園所巡廻輔導等服務。在苗栗,我們有幸開始進行兒童篩檢與發現模式的建立,與衛生局及各鄉鎮衛生所合作,建立兒童發展篩檢的基礎,也進一步推動所有幼托園所將兒童發展篩檢列為每學期常態性工作,提高兒童接受篩檢的比例。在專業服務方面,我也有幸協助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規劃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協助更多的物理治療師進入早期療育服務體系。

在早期療育的研究方面,我要感謝台灣師大特教所的老師們,尤其是王天苗教授與武典教授,因為他們的教誨與提攜,讓我有能力對於早療的各種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另一方面,我要特別感謝協會的創會理事長郭煌宗醫師,因參與醫院跨專業評估團隊的運作,我有許多機會與醫師一起工作,由他身上學到許多對於個案家庭關心的面向,更因而結識美瑗姐、順隆及在南投縣認真耕耘的好夥伴,並與他們一起為南投的早療工作努力。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有他們的陪伴,我才能全心投入早期療育的工作。我覺得我真是個幸運的人,有幸認識許多在早療界工作的前輩,從他們身上學習,讓我有機會為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並獲得大家的肯定,感謝大家。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