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陳美慧的得獎感言
姓名:陳美慧
服務單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
服務年資:16年
具體優良事蹟:
@語言治療師年資16年(1991-迄今.)
@振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從事中重度腦性麻痺兒童個案之語言治療(1991.4-1992.3)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1992-迄今在職)
*新生兒加護病房及兒童加護病房吞嚥及早期語言刺激治療
*高危險群嬰幼兒之餵食及吞嚥治療
*身心障礙兒童家長親子互動及諮商
*參與跨專業整合(ST+PT、ST+MT)給予身心障礙兒童及家長最適切且有效的專業治療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語言治療師代訓人員指導老師(1994-2005)
@台北縣「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之語言治療師(1998-2003)
@台北市「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之語言治療師(2003-迄今)
@台北縣「發展遲緩兒童托育服務巡迴輔導」之語言治療輔導人員(1998-2003)
@參與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語言親職教育輔導方案」(2001)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溝通輔具租借計畫」之課程講師(2002-2005)
@中華民國保姆策進會「保姆培訓班」講師(2001-迄今)-指導保姆瞭解如何早期發現高危險群嬰幼兒及如何照顧發展遲緩嬰幼兒之吞嚥、餵食及語言發展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學生臨床實習指導老師(2003-迄今)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監事(2005-迄今)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常務理事(2005-迄今)
@信誼基金會舉辦「進入嬰幼兒的語言世界」親職系列講座中「生活中學說話~讓孩子喜歡說話的小撇步」的講師(2005/06/30)
@台北縣八里樂山教養院志工(2006)
得獎感言:
一份堅持可以多久-像鑽石一樣恆久…..。
很感謝學會及醫院的推薦並獲得早療協會棕櫚獎的肯定,當我要提筆寫獲獎感言時,許多回憶湧上心頭清晰又模糊…,回想起走入這份工作的起源及念頭真的只有感恩,而每次在我生命的轉角處總有人指引著,讓我看見亮光也看見希望…。
與早療的接觸起源應該要從民國七十四年我在門諾醫院小兒科從事護理工作與樂俊仁醫師(目前在台東基督教醫院)和楊義明醫師(目前在美國愛慕理大學醫學教授)接觸說起,在當時極少人注意到這些特殊孩子及家庭,但是樂醫師及楊醫師卻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小生命,用他們最認真及專業的態度堅持付出,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直是我在工作低潮時最大的支持力量。
在專業領域中很慶幸自己師承於台北榮總復健科李淑娥及鍾玉梅老師的教導,他們在專業領域中的認真及堅持,一直是自己工作努力的標竿。
民國八十一年進入長庚醫院復健科工作,我永遠記得當還是復健科主任的黃美涓醫師在面談時對我說:「長庚最大的好處是你能有發揮的空間」,於是一待就是十五年;在黃院長、鄧復旦主任及周適偉主任的帶領及支持下,語言治療師從孤獨一人至現在有十個同事能互相學習成長,以及能與其他物理治療、音樂治療及特教老師有跨專業的合作,這是對自己在專業成長上的一大邁進,更感謝這些合作伙伴的共同付出。
在這漫長的十幾年工作歲月中,其實有好幾次遇到專業上的瓶頸,走入胡同,所幸每道轉彎處總能巧遇良師益友;我要感謝Lore Anderlik帶我進入蒙特梭利課程的感官學習;讓我在治療中能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孩子的介入及成長;在融合教育的領域裡因為認識了蘇雪玉老師及吳玥玢老師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推動,讓我瞭解學前融合教育對這些孩子的重要性,也奠定我現在繼續攻讀幼兒教育的主因,能將幼教課程融入治療中,讓孩子快樂學習更能類化至自然情境中,每當在治療室聽到孩子的笑聲,心中就不由得燃起一份喜悅,與他們一起大笑,頓時壓力全消,原來孩子的笑聲也是我工作力量的來源。
堅持的人終會享用成功的果實,我的力量來源是源自於生命歷程的累積,這份成果與榮耀希望與我的爸媽、家人及支持我的先生分享,他們才是我走這條漫漫早療路的最大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