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陳秀鳳的得獎感言
姓名:陳秀鳳 服務單位:臺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 服務年資:13 年
具體優良事蹟: 一、陳秀鳳女士自己育有三名子女,其中大兒子從小就罹患自閉症,但當時早期療育資源非常有限,當時她的兒子只有在醫院接受過兩個月的療育訓練,其他不足之處全靠陳女士四處聽取演說,吸取一些實務方法,一步一腳印的訓練自己的孩子,如今兒子已進入二技就讀,生活自理、對答、人際互動等都能自己處理,近乎正常階段,因為曾經走過更知痛,陳女士在自己孩子已進入小學三年級較穩定時,全心投入自閉症的服務工作。 二、八十年六月與北縣自閉症家長共同籌畫組成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 三、八十年六月被選為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並積極協助推動縣內教師參與研習「認識自閉症習」,三年多達四千人次。 四、八十三年二月因應會員需求及鑑於國內針對自閉症學前早療訓練機構嚴重缺乏,在理監事的決議下,四處募款、街頭義賣,肩負起整個學前教育的重責,開辦「台北縣自閉症學前教育班」每年訓練近30 名學童,於三重厚德體操館地下室克難進行中。 五、八十五年六月由於教育及社政單位對於協會成立學前訓練班成效予以肯定,故於三重福利大 樓落成啟用時願借用24 坪場地給予協會搬離地下室,更名為「台北縣政府委託辦理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繼續服務自閉症患童,每年同樣服務近30 名學童,並每月招開一次家長座談會及加強結業個案追蹤輔導。 六、八十五年九月至八十八年十月,用心籌組國內罕見的「爸爸座談會」,在每月一次的主題中讓這群早療的星爸們交換育兒心得,能使家中親職教育更落實,並使家長能藉由與會的參與分享育兒心得及彼此支持。 七、八十九年榮獲中華啟智工作人員協會評鑑為績優教保人員,並獲頒育智獎座。 八、九十年十月由於自閉症患童在國內日益增多,促使原有的服務場地不敷使用,在陳女士與協會理監事努力爭取下,致使縣府願再撥另一43 坪場地供協會辦理學前日托訓練班及學齡中潛能開發班等,預計一年的服務人次將增加至80幾人。至今14 年服務近600 名患童及其家長。 九、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獲台北縣政府表揚推行身心障礙福利有功人員獎。 十、九十三年出版「走出孤獨」一書供自閉症患童家長及相關教育者參考。 十一、中心自八十三年成立開始至八十九年連續七年間,政府雖借用場地提供自閉症早療服務,但並未認定為正式機構,因為他們只認定是社團法人協會的一項課程,直至民國九十年在極力爭取下才被認定為機構,所以未給任何人事經費補助,但前面七年的龐大訓練費用,端靠陳女士永不認輸的個性,結合許多志工的協助,四處義賣面紙、果凍、海苔,方能平衡每年幾百萬的開銷,她從未放棄過,因為她認為早療是特教界最艱難的工程,且「小洞不補,大洞就難補」的觀念一直是她堅持走下去的原則,如今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家長的進步及學校老師們的肯定,讓她更確認這一路走來無論如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十二、由於近年來醫療資訊開通,被診斷出來的自閉症患童有日益趨多的現象,且發現到年齡逐漸下降的情況,因此陳女士更感受到光以台北縣轄輻廣大下,只有原來的中心做早療服務真是僧多粥少,因此他在善心人士願意提供樹林場地來開闊新的服務據點,希望能服務這群剛被診斷出無助的自閉兒及其家長,創辦新 的服務處需要更加付出,但陳女士相信,只要有信心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困難。 得獎感言 身為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能有榮幸得到此份獎項,真是倍感欣慰,二十年前曾走在兒子患病的陰霾中,各種層出不窮的狀況,讓身為母親的我疲於奔命,還好有先生的體諒,以及其他子女的支持,讓我能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民國八十三年的暑假,差點和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在大海中遇難,獲救後那重生的感覺,讓我默默許下諾言,在有生之年體力可及之處,除了盡全力帶好自己的子女外,更應將餘力奉獻給其他極需幫忙的星兒,因為他們也是我的孩子。 早期國內自閉症的早療機構非常的少,安排進醫院的情況得排上一年多,因此,身為台北縣自閉症家長協會理事的我,深覺孩子的黃金治療期不能耽誤,因為曾經走過更知痛,更於民國83 年在有限的資源下,透過理監事及許多志工的街頭義賣,開始辦理自閉症學前訓練班,直到民國85 年後才被縣府認同,給予場地借用,成為縣內唯一一家由社團法人家長協會組織辦理的公設民營早療機構,每年皆能服務上百個自閉症孩子及家長,在這有限資源下,要感謝中心所有專業團隊的教保老師及治療師,在微薄的薪資下,大家都能竭盡心力為這群「星星的孩子」而努力,然而更要感謝辛苦的家長們,願意為孩子們不辭辛勞的付出,接受中心異於其他機構的訓練與要求,看到孩子的進步及家長的成長,再怎麼辛苦也是值得,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感謝主辦單位給予這個獎項,這份榮耀是中心同仁所建構的,親愛的的老師們辛苦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