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棕櫚獎

第八屆棕櫚獎【社政】~劉瓊瑛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劉瓊瑛的得獎感言


姓    名:劉瓊瑛
服務單位:台灣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服務年資:25年


具體優良事蹟
(一)    相關實務工作經驗
(1)    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社工技士及技正(共11年)。
(2)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民國85年7月至86年5月)。
(3)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發展遲緩兒童聯評估中心臨床社工(民國86年9月至87年6月)。

(二)    專業督導經驗
(1)自民國88年至今,持續擔任台北市、新北市、花蓮縣等縣早療個案管理方案的專業督導,協助個管員及社工員提升專業知能及服務品質。

(三)教學工作
   (1)經常受邀擔任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培訓課程講師,講授「家庭功能評估」、「早療家庭的調適」、「IFSP的撰寫」等課程。
   (2)自96年起,擔任台灣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每年開授「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課程。
   (3)民國89年起至93年,協助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接受衛生署委託,擔任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人員培訓課程規畫小組召集人,統籌規劃並辦理早療社工的初階、進階及專題課程,制定各項服務表格,奠立日後早療社工培訓制度的基礎。

(四)參與公部門相關業務
   (1)擔任兒童局早期療育推動小組委員(民國97-98年)。
   (2)擔任行政院衛生署早期療育諮詢委員會第二屆委員(96年)。
   (3)擔任各縣市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台北市(四屆)、新北市(現任)、新竹市(現任,共五屆)、花蓮縣(現任,共四屆)、苗栗縣(現任,共兩屆)、金門縣(現任,共兩屆)
   (4)擔任衛生署全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訪查員委員,負責擬定社工業務的訪查指標,實地訪查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建立聯評中心社會工作的角色功能及提升服務品質。
   (5)擔任台北市、新北市衛生局辦理早期療育醫院業務督考委員,負責訂立社會工作人員的考核指標,實地訪查以提供專業建議,協助發揮社工在早療團隊的角色功能。
   (6)擔任台閩地區早期療育通報轉介相關業務與執行成效評估委員(民國95年)(內政部兒童局主辦)。
   (7)擔任台北市、新北市、花蓮縣、苗栗縣、金門縣早期療育個案管理中心委託方案的評審及評鑑委員。
   (8)參與97年聯評中心評估報告書的修訂工作小組。

(五)相關著(譯)作
   (1)主編《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一書(民國99年由揚智文化出版),介紹社會工作專業在早期療育服務中的工作內涵,可作為早療社會工作人員及其他不同專業的早療團隊成員認識「早療社會工作」的參考書籍。
   (2)《注意力欠缺症兒童的迷思》(譯)(91年)新迪出版社。
   (3)《特殊兒教養寶典》(譯)(94年)久周文化。
   (4)《自閉兒教養寶典》(譯)(96年)久周文化。
   (5)《亞斯柏格症完整進階版》(譯)(98年)久周文化。

得獎感言

    非常榮幸得到這份殊榮,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個活動,肯定早療工作的價值及意義。在「早期療育」這個名稱尚未引進國內之前,我就在台大醫院的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擔任臨床社工,每天都會接觸到來自台灣各地的特殊需求孩子及其家長。面對帶著高度期盼、渴求得到最好療育及相關資源的父母,我總是有許多憐惜及慨歎的心情;因為二十多年前能夠提供給家長的資源實在太少了,當時也只能在短短時間,竭盡所能協助他們獲得有限的親職技能,此外就只能鼓勵家長自立自強,但他們充滿焦急及疑慮的神情卻始終深印在自己的記憶當中!

    早期療育服務體系的建構為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及其家庭開啟了一扇希望之門,從此家長們在政府及民間的攜手合作之下,能夠安心且篤定地接受早療專業人員的協助,讓孩子接受有系統的療育。雖然家長難免還是擔憂孩子的發展,但是徬徨困惑的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

    身為社會工作者,最最關注的還是家長們的需求。這幾年來,早療專業團隊的所有成員除了專注於孩子發展能力的提升,也都能同時兼顧到家長的各種需求,「如何讓家長成為最佳的工作夥伴」更是早療團隊的重要課題,這真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近十年有機會到各縣市參與早療相關業務,接觸到許多當地的工作人員及家長,也看到了早療業務在各縣市的推展狀況。國內的早療資源分配仍存在「城鄉差距」的問題,期盼政府單位能更積極快速改善這個問題,讓所有的特殊需求孩子及其家庭都能得到相同的機會。

    最後要謝謝一起工作的夥伴及我的家人,還有我曾服務過的孩子及家長,你們鞭策及督促了我的成長,謝謝大家!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