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家庭中心的聽能創/復健:由父親或母親擔任主要語言輸入者有什麼影響?
Family Centered Aural (Re)habilitation: Does it Matter Who is the Primary Language Facilitator?
洪萱眉1、張逸屏1,2*、陳姵樺1
Hsuan-Mei Hong1, Yi-ping Chang1,2*, Pei-Hua Chen1
1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2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1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ildren’s Hearing Foundation
2 Department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Mackay Medical College
研究背景與目的:對聽力損失孩童而言,家長在以家庭為中心的聽能創/復健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過去研究發現,母親擔任聽損孩童主要語言輸入者(以下簡稱主輸)的比例明顯多於父親,多數研究亦顯示,母親的教育程度是影響聽損孩童語言表現的重要因子。而父親在聽損孩童聽能創/復健過程中的角色則較少被討論。本研究探討由父親或母親擔任主輸時,其效能是否不同,以及父母親教育程度和聽覺創健介入時長對於家長效能的影響。其中,家長效能評估包括教學技巧、行為技巧和聽能管理落實度的表現。
方法:本研究邀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之聽覺口語師,針對264位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服務兩年以內個案的主輸者(父親或母親)進行評分。研究工具採用兩份量表,量表一為「家長教學及行為技巧量表—自編」,含兩個分量表:(1)家長教學技巧(包含三個向度:語言使用、目標活動設定、管理及應對技巧);(2)家長行為技巧(包含三個向度:親子互動、情緒及行為技巧、指示性行為)。量表二則是「聽能管理落實度檢核表—自編」,包括三個向度:聽能狀況掌握、輔具使用與保養、聽能監控與執行。統計分析針對三個方面進行:(1)Welch’s T檢定:不同主輸者(父親、母親)的教學技巧、行為技巧和聽能管理的表現是否不同;(2)Pearson相關分析:父親教育程度和母親教育程度間的相關性;(3)迴歸分析:依聽覺口語師所評分的對象分為兩組(父親、母親),分別探討父母教育程度和聽覺口語教學法介入時長對於主輸的教學技巧、行為技巧與聽能管理落實度之預測力。
結果:在264位接受聽覺口語教學法服務未滿兩年的個案中,由父親擔任主輸者的僅有20位(7.6%),主輸為母親的有244位(92.4%)。因兩組樣本數差異大,故採用Welch’s T檢定,發現父親與母親在各項效能表現上皆無顯著差異(教學技巧:t=0.01~1.97, p=0.06~0.99;行為技巧:t=0.12~1.62, p=0.12~0.34;聽能管理落實度:t=0.09~0.9, p=0.38~0.93)。而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父親和母親的教育程度為顯著中度正相關(r=.436, p<.01)。迴歸分析則依不同主輸分別進行分析:(1)主輸為父親時,結果顯示僅有一組迴歸方程式達顯著預測力,即父親的高教育程度能預測父親對孩子較佳的聽能狀況掌握(屬於聽能管理落實度檢核表中的向度;β = .60, p < .05)。(2)主輸為母親時,結果顯示多組迴歸方程式達顯著預測力,父親的高教育程度能預測母親在下列幾項較佳的效能表現:家長教學技巧分量表中的語言使用(β = .17, p < .05)、管理及應對技巧(β = .26, p < .05)兩個向度以及分量表總分(β = .20, p < .05)、家長行為技巧分量表中的親子互動向度(β = .17, p < .05),及聽能管理落實度檢核表的聽能狀況掌握(β = .15, p < .05)、輔具使用與保養(β = .16, p < .05)兩個向度與量表總分(β = .15, p < .05)。再者,母親的高教育程度亦能預測母親較好的目標活動設定表現(屬於家長教學技巧的向度;β = .15, p < .05)。最後,較長的聽覺口語教學介入時間也能顯著預測母親在下列幾項較佳的效能表現:教學技巧分量表中的語言使用(β = .23, p < .05)、目標活動設定(β = .14, p < .05)兩個向度和分量表總分(β = .18, p < .05),以及聽能管理落實度檢核表中的聽能監控與執行向度(β = .30, p < .05)和量表總分(β = .21, p < .05)。
結論:本研究針對由父親或母親擔任聽損孩童主要語言輸入者的效能進行探討,分析結果顯示,無論由父親或母親擔任主輸,在各項聽語教學與聽能管理效能上並無顯著差異。此外,雖然父母教育程度彼此達顯著正相關,但相關程度僅達中度,而在不同主輸對象(父親或母親)的情況下,父母教育程度和聽語教學介入時長對家長效能的影響層面有所不同。有趣的是,當母親擔任主輸時,父親的教育程度對母親的效能表現有多項達顯著預測力;但當父親擔任主輸時,母親教育程度則無法預測父親的各項效能表現。然而,本研究主輸為父親的樣本較少,因此,未來研究可增加父親為主輸的樣本數,方能更深入了解家長教育程度與介入時長等影響因子對主輸教學與行為技巧和聽能管理執行的影響,並可進一步探討家庭之各項相關因素對於聽損孩童早期療育的影響。
關鍵字:聽力損失、教學技巧、親子互動、聽能管理、家長教育程度、聽能創/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