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2屆 水療對動作能力的成效-以一位腦性麻痺的個案為例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水療對動作能力的成效-以一位腦性麻痺的個案為例

The effect of aquatic therapy for activity- a case of cerebral palsy

蔡佩真*,陳奕穎

Pei-Chen Tsai * , Yi-Ying Chen

大千綜合醫院 復健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Da-Chien General Hospital

背景與目的

水療池的水溫不僅可減少張力反應還可提供全身性的感覺刺激,藉由水的物理特性,如:浮力、壓力、阻力..等,可有效增加肌力及肌耐力;可提供關節的支持與保護;也可促進淋巴液回流提升整體的心肺功能。對於腦性麻痺或肢體障礙孩童因異常張力導致行動不便,進而缺乏參與日常活動,但孩童在水療池中,在水的支持下,不僅動作角度增加還可增加孩童主動參與活動的動機,更可進一步降低動作障礙,變成正向循環。

本文討論水療對異常張力孩童的動作成效,藉由上述水療特性改善動作障礙,進而增加孩童生活自理參與能力,降低照顧者負擔。

方法

  1. 個人史:

1060316日出生,男寶寶,生產過程因臍帶脫垂而緊急剖腹,個案住加護病房23(GA:40/BBW:3860g)診斷為:腦性麻痺合併發展遲緩白天主要照顧者為外公外婆,晚上為爸媽。家中還有一位相差約3歲的姐姐,姊姊與個案互動良好,會一起玩。

2.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GMFCS):

 109(階級II,步行有受限制,需他人協助牽著行走,雙下肢穿AFO沒穿易跌

 )

 110(階級II,不需他人牽著行走,雙下肢穿AFO可獨立行走跌倒頻率降低)

3..人格特質:

  害羞,會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不敢靠近,很依賴姊姊,在家會與姊姊一起玩玩

  具。

4.自我照顧能力:

  需照顧者協助餵食,需照顧者完全協助穿脫衣褲,雙腳穿AFO需照顧者牽著手行

  走,生活自理大多需照顧者中重度協助。

5.介入方式:

  1095月開始,每週一小時,持續至10910月底,共6個月的水中訓練。

  水療池 淺水區水深約70公分,深水區水深約120公分。

  訓練內容:

  1. 雙上臂佩戴臂圈,扶著淺水區的扶手自行兩腳一階上下樓梯5-10分鐘。
  2. 雙上臂佩戴臂圈,自行在淺水區行走(水深約在個案C7~T6)5-10分鐘,治療師在旁製造不同的水流速,增加行走過程的阻力。
  3. 雙上臂佩戴臂圈,使用浮條,練習雙下肢交替踢水。(可在深水區及淺水區)
  4. 雙上臂佩戴臂圈,身體在深水區直立並練習向左、向右側旋轉。
  5. 雙上臂佩戴臂圈,站在深水區的椅子上,雙手重疊往前伸直,練習跳水動作。

結果

使用的評估工具:

    1.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PDMS-2)

    1. 兒童生活功能量表中文版(PEDI-C)

 

 

PDMS-2測試的結果,無法表現出動作上的進步PEDI-C量尺分數上,可看出功能性技巧照顧者協助,不管在自我照顧行動社會功能都有顯著的進步。可以推測因為身體結構的改變,導致活動上的進步,進而增加活動參與的能力。從照顧者的回饋中,孩童目前可自行拿湯匙吃飯,可自行坐在椅子上穿脫褲子,上衣依舊需照顧者協助穿脫,雙腳穿AFO,已可自行行走約12-15公尺。

另外,即使環境改造上並無差異但個案參與程度增加,個人特質也變得更有自信。

結論

上述資料顯示個案在發展商數上沒有進展,但是在減輕照顧者負擔上進步,在此案例中,個案在水中可做出訓練的動作,增進該個案的活動能力,提升社會參與動機,減輕照顧者負擔。水療提供孩童多一項運動選擇,可提升孩童的治療動機還有機會增加自我照顧及活動能力。

關鍵字:水療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