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鄭雅心1、姚佳琳2、吳昭瑩3
CHENG, YA-HSING1,YAO, CHIA-LIN2,WU, CHAO-YIN3
1新竹馬偕兒童醫院、2新竹馬偕兒童醫院、3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 Hsinchu Municipal MacKay Children’s Hospital,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 Hsinchu Municipal MacKay Children’s Hospital, 3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 Hsinchu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前言:全台灣早產兒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大新竹地區新生兒的比例偏高,面對早產兒與新生兒照護資訊上,因網路資源的發達,家長學習與討論的地方大多會在網路上找尋協助,然而每個家庭的環境、且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相同,如何找到適合自我的方向是家長們擔憂的地方,也是本次研究起源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針對高危險性新生兒在動作發展上的預防與早期介入,蒐集對象為早產新生兒,在住院期間給予孩童物理治療評估與介入以及給予家屬衛教方向與出院後的追蹤。主要希望可以給予孩童全方面的照護並給予家屬心靈上的支持,讓家屬知道在陪伴孩童成長的這條路上並不孤單,還有很多人可以一同諮詢與討論。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成立,致力於給予竹苗地區的孩童們有更好的醫療照護資源。因此在物理治療單位上也希望可以共同盡一份心力,給予更完善的全人醫療照護模式。蹲下來以孩童的視野以家庭的角度出發。
方法:研究中蒐集從新竹馬偕兒童醫院成立7個多月以來的早產新生兒在住院期間以及出院過後經過物理治療追蹤與療育的孩童約20多名。住院期間給予家屬床邊衛教以及出院衛教,並在出院過後依照孩童回兒科門診的時間,共同進行復健科門診以及後續追中療育的時間安排,以家庭為主的思考模式,節省家屬往返的時間成本。追蹤過程中主要是先評估小朋友目前居家運動執行方式以及孩童目前動作發展的部分給予建議以及諮詢回饋。並與家屬討論目前居家狀況,教導家屬如何藉由家庭的環境與成員一同觀察與誘發小朋友的動作發展,給予家庭支持並相互討論,以達到身、心、靈上的全方面照護。
結果:目前追蹤孩童中接受物理治療評估與介入的孩童約20多名。家長可以預先知道如何自我觀察小朋友的動作發展,也透過物理治療的衛教協助進行相互討論指導。並學習在家中除了滿足孩童的生理需求外,如何與小朋友互動方式。由於高危險性新生兒在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循環系統、腸胃消化系統、骨骼肌肉系統、新陳代謝方面以及眼科疾病上皆有可能有發展上的影響,因此藉由追蹤過程中,依照孩童與居家環境不同的需求給予個別化指導,有助於提升高風險性新生兒的動作發展、生長、認知、注意力及餵食功能,也有效的降低父母的心理壓力,並給予其諮詢與鼓勵。絕大多數的家長給予滿意度的肯定,與治療師之間也有許多正向回饋。
結論:結果顯示家長藉由本院的追蹤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提供家屬討論與諮詢的需求,增加家長對小朋友在動作發展歷程的認知以及早期療育介入中自我的角色。
關鍵字:高危險性新生兒、以家庭為中心、物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