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4屆 海報式論文醫療類【節奏訓練對人工電子耳幼童在噪音中語音知覺能力效益:文獻回顧 The Efficacy of Rhythm Training in Enhancing Ability of Speech Perception in Noise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A Literature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陳霈栩、張乃文*

Pei-hsu ChenNai-wen Chang*

 

東海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音樂治療組

Music Therapy Program, Department of Music, Tunghai University, Taiwan

 

研究背景與目的:近年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s, CI植入年紀因科技日趨低齡化,然而重度聽損孩童仍普遍存在語音的知覺障礙,尤其噪音下聽取語音時影響其對語言的理解,而導致語言發展困難,這包括語音識別、詞彙理解和語法處理。先前研究發現,以音樂節奏訓練對於改善聽障兒童的語音知覺和語法處理有所幫助。本研究探討節奏訓練對於重度感音神經聽損之CI兒童噪音下語音知覺的效益。

 

方法:本研究納入資料庫Google scholarPubmedScopus,將研究主題、關鍵字、研究目的先輸入ChatGPT,其顯示以rhythm/rhythm training/cochlear implants/language/music /speech perception可獲最大可能性篩選文獻。研究者再交叉查詢近十年發表之期刊論文,納入條件為必須為期刊論文、論文只含音樂訓練、受試者為六歲以下CI兒童、結論須包含語音知覺,排除條件為聽力嚴重程度、植入時長及植入年齡等重要背景資訊不足者,共收錄24篇;再以SPSS執行Egger's回歸分析(p = 0.0595%信賴區間),同時利用漏斗圖評估發表偏差。最終從中選擇了5篇具有較穩定結果並表現低發表偏差的文獻納入研究。

 

結果:五篇總計實驗組植入單側或雙側CI兒童共67名(平均年齡5.7歲;平均植入年齡=2.3歲;平均植入時長=3.5),檢測其於節奏訓練後在三個項目,即安靜環境下語音知覺、非詞複誦(指可仿說但無意義的音節,如:bua)以及超過60dBbabble noise噪音下語音知覺表現的前後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植入CI兒童於節奏訓練下的噪音下語音知覺能力(p=0.0014 與自然環境語音知覺能力(p =0.0026)在每個子項目中達到顯著差異(p ),但非詞複誦雖有改善但未達統計顯著。

 

結論:本研究發現經過節奏訓練能夠有效幫助植入CI兒童在安靜環境以及噪音下語音知覺能力,節奏訓練有助於提升在細微時間中偵測韻律變化之敏銳度,即語音辨識(speech identification)(識別出說話者發出的聲音,將其轉換為可理解的語言內容)與字詞切割能力(lexical segmentation)(即指將連續的語音串切分成不同的字詞單元,如聽到蘋果橘子,可自動切割成蘋果、橘子)均有顯著改善,也促進日後句法或語法發展。建議未來可比較節奏與音高聽知覺訓練,對於植入CI兒童的早期聽覺敏感度及語音知覺增能的效用。

 

關鍵字:節奏、人工電子耳、語音覺知、覺知、音樂介入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