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24屆 海報式論文醫療類【感覺統合治療改善兒童自傷行為之介入成效:文獻回顧 The Effect of Sensory Integration on Improving Children's Self-injury Behavior: A Literature Review】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陳聖宗1,2、廖怡茜3*
Sheng-Tsung Chen1,2, Yi-Chien, Liao3*

 

1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辦理、
2臺北醫學大學-北醫萬芳醫院-復健科、
3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健科
1 Wan Fang Hospital,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Wan Fang Hospital,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3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n Chu Kong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自閉症、智能障礙、發展遲緩等需早期療育之兒童,除該診斷之核心症狀外,有一部分的孩子會出現自傷行為。自傷行為的定義是"任何具有非致命結果的行為,個人故意對自己進行攻擊傷害自己"。自傷行為出現的原因,有可能跟生理機制、警醒度的高低、感覺需求量比較高、溝通表達能力不好等等有關。自傷行為其中原因與感覺系統息息相關,而職能治療中的感覺統合治療主要利用前庭覺、本體覺、震動覺及觸覺刺激來調節個案神經中樞以達適應性行為;因此,本文旨在探討職能治療師常使用的感覺統合治療,針對不同診斷的自傷行為個案,是否有改善自傷行為的表現,以做為未來職能治療介入的依據。

 

方法:PubmedGoogle學術搜尋等電子資料庫,鍵入關鍵字自我傷害行為(self-injurious behavior)/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手腕負重(wrist weight)/ 震動刺激(vibratorious stimulation)/ 介入(intervention)/ 治療(treatment)/ 行為治療(behavioral intervention),時間為1982-2012年。排除回顧型文獻的文章。

 

結果本文共收錄7篇文獻(皆為英文),多為單一受試者研究,實驗設計方法有ABA reversal designAB crossover designmultiple baseline design。樣本數1-10人,年齡3-18歲,收錄的診斷有腦性麻痺、智能障礙、自閉症等。文獻中的介入治療主要有感覺統合治療、行為治療、手腕負重、震動刺激治療等等。其中三篇為感覺統合治療與行為治療比較療效。
成效評估工具有Functional Analysis (FA)Functional 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AST)Questions about behavioral function (QABF)。通常用於評估自傷、攻擊性行為或其他問題行為的功能,以瞭解該行為在何種條件下出現、何時出現以及可能的觸發因素。這些評估工具旨在提供更深入的了解特定行為問題的背景和功能,並在制定適當的介入策略時提供指導。
手腕負重與重量背心治療,屬於感覺統合當中的本體覺輸入,當中三篇文獻發現手腕負重能夠降低自傷行為,但重量背心治療沒有降低自傷行為,另外一篇文獻合併手腕負重與震動刺激治療對於降低自傷行為更顯著。有三篇研究則是比較感覺統合治療與行為治療對於自傷行為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行為治療更能夠降低自傷行為。

 

結論:感覺統合、手腕負重、震動刺激治療對於減少孩子的自傷行為的確有所助益,推論可能是因為提供多種感覺輸入獲得適當的反饋,降低焦慮和增加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少自傷行為的可能性。行為治療較感覺統合更能降低自傷行為,可能是因為感覺統合治療通常包括向患者提供各種感覺刺激,如振動、本體覺、深壓、前庭覺等對於研究當中的患者來說,其中所使用的感覺刺激,可能不是符合他們感覺統合失調的類別。但目前研究多缺乏較大的樣本數,且未來仍需更多嚴謹研究以隨機分派臨床試驗、標準化的介入程序、一致性客觀評量方法來驗證介入成效。

 

關鍵字自傷行為、行為治療、感覺統合、自閉症、智能障礙、腦性麻痺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