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24屆 海報式論文醫療類【以ICF-CY架構分析努南氏症候群孩童之臨床應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CF-CY model on children with Noonan syndrome】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ICF-CY架構分析努南氏症候群孩童之臨床應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CF-CY model on children with Noonan syndrome

林學民

Hsveh-Min Lin

 

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Pingtung City

 

研究背景及目的:努南氏症候群(Noonan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不分性別,發生率約1/1000 ~1/2500,多數是無家族史,若雙親其中一位患有此症,其子代則有50%的發生率;雙親若皆為正常,則發生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一般身形瘦小合併有心臟缺損、餵食、生長等問題,故會影響其各項發展能力。本研究期望藉由ICF-CY架構的分析,提供努南症候群孩童之照顧者及相關專業團隊人員瞭解其功能表現,以增進其獨立生活自理能力、溝通能力及建立更佳的治療計畫。

 

方法:個案目前是一位6歲的小男孩,就診時發現其有嚴重的語言、動作及視覺回饋的問題,約48個月至本院接受聯合評估及治療,以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評估,個案語言發展評估結果,發現語言表達及語言理解能力屬於嚴重發展遲緩;經由基因檢測診斷為努南氏症候群(Noonan syndrome),以ICF-CY架構分析,持續接受語言治療一年有餘,頻率約為每週各一次。

 

結果:案目前6歲,使用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做複評,結果顯示語言理解能力仍不足,但仍無法正確指認簡單的物品或執行一般的指令,仍需大量的提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大多以仿說為主,可以自動化的表達少量的常用語彙,或是脫離情境的語彙、固持語及延遲仿說等;個案身體功能與結構方面,皆仍有持續進步,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d152)可找到自己喜歡或有興趣的玩具(b156)、可仿說及命名少數一般的物品或圖卡(b16710),可理解簡單指令和提示下拿取物品(b1670)活動及參與方面,可以在指令要求下執行常規活動(d310)、在仿說下表達自己想要的玩具或需求(d330);環境因素方面,治療師總是於治療前後與家長持續保持良好的溝通及建議,以促進個案在常規活動下的溝通能力,並且持續接受語言治療和職能治療。

 

結論:臨床上一般會以標準化的評估工具作為評估依據,以檢視孩子的發展指標,有時雖無法達到正常的發展指標,但仍可發現目前個案的發展進程,同時運用ICF-CY架構分析後,更能全面了解個案在每個面向的進展及活動參與的問題,因此發現本研究個案溝通及行為能力,具類自閉症特質,語言表達多以仿說為主,自動化的口語多以固持語或延遲仿說為主,社交互動能力較為不足,共享注意力缺乏等。此類罕病孩童因先天發展條件不利,經由評估與家長的溝通衛教及建議,仍然可發掘個案發展的有利因素,如只要家庭環境的支持度高,家長願意參與執行在家的訓練活動,更益於個案能力的提升;因此,運用ICF-CY架構,詳實及全面的分析個案,了解個案的發展能力及問題,並適當修正介入策略,將治療場域的發現,提供完善的治療技巧給家長並運用在常規活動,期增進個案的活動參與度,以展現早期療育計畫和服務精神的一致性。

 

關鍵字:努南氏症候群、ICF-CY架構、語言治療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