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24屆 早療論文發表-學齡期特殊需求兒少相關【穩定性核心運動訓練針對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兒童 平衡及協調能力的影響 Effects of a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program on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in children wi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歐鎧嘉

Kai-Jia Ou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部物理治療組

Physical 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背景與目的腦性麻痺(CP)是一種影響運動和姿勢發展的永久性疾病,這會導致活動受限並歸咎於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兒大腦的非漸進式障礙。共濟失調腦性麻痺約佔CP兒童的5-10%,分為兩種類型(小腦性共濟失調和下肢痙攣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性癱瘓具有痙攣性癱瘓等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而不是單純的共濟失調。在共濟失調性雙癱兒童中,所有四肢都受到神經系統影響。上肢自主控制能力較強,而下肢痙攣和僵硬,卻影響兒童翻滾、坐立、行走的能力;以及失去平衡和動作不協調等體徵和症狀,這是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兒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因此,需要復健治療來減輕上述的功能限制。然而,根據我們所知,目前沒有研究分析過穩定性核心運動訓練針對這一患者群體的影響。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穩定性核心運動針對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兒童(CP)的平衡、協調性和共濟失調嚴重程度的影響。

 

方法本研究使用隨機對照試驗(RCT),選取符合標準之40名患有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6-8歲)的孩童隨機分配到穩定性核心運動實驗組(n = 20/18 ± 6.75歲)或對照組(n= 20/18 ± 6.75歲)。實驗組將進行每週3次標準物理治療(每次1小時),共持續6週。外加穩定性核心運動介入課程包括10分鐘的熱身時間,牽拉主要的肌肉群,然後是30分鐘的穩定性核心運動,最後是5分鐘的緩和放鬆。而對照組接受標準物理治療計劃,每週 3 次(每次1小時),兩組在治療前和治療後均使用共濟失調評估和評級量表、平衡誤差評分系統量表、Bruininks-Oseretsky 運動能力測試和 HUMAC 平衡系統評分進行評估。

 

結果我們發現兩組的共濟失調嚴重程度均顯著降低,平衡性和協調性也得到很棒的改善,兩組之間存在差異,在實驗組在所有測量(共濟失調評估和評級量表、平衡誤差評分系統量表、Bruininks-Oseretsky 運動能力測試和 HUMAC 平衡系統評分進行評估)中觀察到的效果更好(P)。

 

結論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穩定性核心運動與標準物理治療計劃相結合,可以改善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兒童的平衡和協調性。目前小兒復健以家庭為中心導向,穩定性核心運動訓練可能是一種簡單、方便和有利於在家執行的運動計畫,並可以持續觀察個案狀況,可以增強小腦性腦性麻痺兒童的平衡姿勢控制和運動協調性能力。,它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復健方式應用(例如,具有少量任務的短期目標,例如簡單的靜態身體姿勢和僅使用一條或幾條線的前進和後退步驟,具有許多任務的長期方案,例如簡單和復雜的靜態體位、前後步、90º-180º翻身、靜態體位抓拋物、只用一條或幾條等),與其他復健平衡工具(如各種穩定和不穩定的表面互相結合等)和其他復健目的(例如力量、耐力等)。此外,在專業人士的監督下,它也可以按照前述的方式用於家庭和學校環境,對於盡力而為並試圖挑戰自己的孩子們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對抗重力的活動。

 

關鍵字:穩定性核心運動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性麻痺;復健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