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五屆 「親親寶貝上學去~發展遲緩幼兒入幼轉銜預備」服務方案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親親寶貝上學去~發展遲緩幼兒入幼轉銜預備」服務方案

劉碧惠、王靜慧、劉祐琪

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 東勢早療據點

方案緣起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自101年始,接受台塑企業王詹樣基金會贊助辦理偏鄉/部落/早療預防性服務,陪伴支持家庭及幼兒已12年。幼兒園是幼兒進入團體生活的一大挑戰,對於發展遲緩的幼兒及家長來說,除了離開主要照顧者所要面對的分離焦慮之外,孩子的各項能力是否預備好,更是另一個擔憂與挑戰!因此,為了協助家長了解進入幼兒園前應注意的事項、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的能力,以便讓幼兒做好轉銜的準備,本療育據點於113年辦理幼兒入幼轉銜前預備服務方案,從家長面的親職講座/親子共學活動以及幼兒面的寶貝飛翔班課程,透過課程及活動的辦理,提升家長及幼兒的心理、發展能力,做好轉銜的預備。

服務目的

  1. 透過親職講座及親子共學團體之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轉銜前須預備之能力,學習居家引導技巧,支持幼兒預備轉銜能力。
  2. 運用小組模式,提升幼兒生活自理、團體適應、語言溝通表達以及認知發展…等能力,以預備未來入幼兒園之能力。

服務規劃設計

  1. 服務對象:3歲以上且有預備入幼兒園之發展遲緩幼兒及主要照顧者。
  2. 服務內容:
  1. 親職講座/親子共學

1執行日期/人數:113/5/5、113/5/8、113/5/15,共計三場,6對親子。

2執行方式:邀請葉孟婷職能治療師,向家長講授幼兒入幼前之生活自理、專注力以及情緒(分離焦慮)…等應具備之重要能力;設計親子共學活動讓主要照顧者學習如何在居家作息中引導幼兒學習。

3活動目標:95%以上的參與者(家長)能透過講座/共學,支持幼兒參與、投入在活動中,並透過帶領者的資訊提供、示範,能學習至少2種親子互動的技巧。

  1. 寶貝飛翔班

1執行期間:113/2-113/7,共計20週。分為週一班、週五班,皆為上午10:00~11:30

2執行方式:以三人小組模式,由教保員設計類幼兒園活動作息,並帶領幼兒進行活動,作息包括上學進教室預備、大肢體活動時間、主題活動-說故事、遊戲操作、團體討論、如廁休息、吃點心時間、戶外教學…等,讓參與幼兒體驗團體生活。課程過程家長在教室外進行觀察,課後與教保員進行親師溝通。

3活動目標:

  1. 自理能力:會自己穿/脫鞋子、會自己拿椅子、認識自己的水杯自己喝水、

會自己上廁所、會自己吃東西;遊戲行走或搬動椅子時會注意安全、能自己和同儕一起上課,不需要家長近距離陪在旁邊。

    1. 團體適應能力:從事靜態活動時(如團體討論、故事時間)能坐在椅子上不任意離開、從事動態活動(如遊戲、桌遊、玩具操作)時,會遵守遊戲規則,有排隊、等待、輪流、交換的表現
    2. 溝通能力:能聽懂別人說的話或指令,做出適當的回應;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與感受。
  1. 認知能力:會說出一起上課的老師或同學的名字、會持續注意眼前的人、物及進行的活動5分鐘以上;從事個人任務工作時,能專心且獨立完成任務;會憑記憶覆誦遊戲規則、下課前能說出一項當日活動或唱出活動固定歌曲等(三項中,至少有1項達成)、會模仿他人所帶領的兒歌、律動、下課歌等肢體動作。

成果與成效分析

  1. 親職講座/親子共學
  1. 此次活動共計辦理三場,36人次參與。
  2. 依家長回饋問卷分析顯示,透過親職講座/親子共學方式,參與者有100%認為課程內容對其非常有幫助,包括:家長對幼兒入學焦慮壓力有減輕、能透過老師的理論說明及示範,學習到訓練的方法。
  3. 另外,家長回饋有學習到協助幼兒預備入幼之技巧包括:戒尿布、注意力時間的延長、選擇性注意力、延長持續注意力、如廁、用餐及規範、減緩幼兒分離焦慮…等。
  4. 其他活動回饋:活動辦得非常好,有幫助家長學習訓練孩子;老師給予的訓練方式能讓家長帶回生活中做調整和練習;學習到很多平常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互動的方式;團體規範能讓孩子認真學習;這次課程內容安排很棒,老師很專業,學習到很多平常的育兒知識;練習將孩子的感受說出來再繼續進行活動。
  1. 寶貝飛翔班:共計執行20週/6位發展遲緩幼兒參與,計114人次。
  1. 幼兒部分:

1此服務參與幼兒年齡分布在3-5歲,發展遲緩領域多落在語言發展、認知發展遲緩,有1位幼兒預計113/8轉銜中班,5位入小班。

2在目標的達成上,依家長觀察記錄、教保員評量…等資料進行分析,幼兒在各項領域能力上皆有提升,總提升率為89%。這顯示活動設計有效幫助了發展遲緩幼兒的能力提升。

  1. 家長部分:

1從家長觀察記錄表可以發現,一開始家長大部分看見的是「孩子做不到的地方」,漸漸開始注意到「孩子有做到的部份」。

2在溝通中,發現家長們會主動分享孩子的優點並欣賞孩子。

  • 結論與建議:
  1. 家長心理預備的重要性:家長透過參加親職講座和親子共學,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在了解幼兒須要具備那些能力之後,能幫助家長更了解幼兒的現狀,以做好心理上的預備,減輕他們對於幼兒轉銜入幼的焦慮和壓力。
  2. 家長陪伴及居家引導的重要性:家長在活動中學習與孩子互動及引導的技巧,能知道如何陪伴與支持幼兒在生活中學習這些技能,如~學會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協助幼兒戒尿布、用餐及如廁等日常行為,這些都對幼兒入幼兒園有很大的幫助。
  3. 依幼兒需求設計多元之活動:轉銜前活動的設計,可依入幼前孩子須具備那些能力來設計有趣的活動,盡可能參照一般幼兒園的作息(如~主題活動、角落活動、點心時間、轉換如廁休息時間…等),讓幼兒能即早體驗幼兒園團體生活,縮短適應時間。
  4. 後續追蹤與評估:建議對參與活動的幼兒進行入幼後的追蹤,以了解他們在入幼後的適應情況。這有助於日後辦理方案時能規劃更完善的活動及課程內容。

關鍵字:早期療育、入幼轉銜預備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