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以OMI促進一位26週早產兒進食能力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promoting the feeding ability of premature infants through OMI
曾雨潔 Yu-Jie Tseng
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Pingtung C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早產兒出生後因神經肌肉、呼吸及消化系統尚未發展成熟,造成吸吮、吞嚥與呼吸動作不協調、吸吮時因呼吸暫停或換氣不足造成血氧降低、吸吞耐力不佳及口腔敏感等問題,導致早產兒在進食的能力上面臨相當大的挑戰,也因進食能力不足造成體重增加緩慢及肺部感染等問題。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以OMI(Oral Motor Intervention)的方式是否能促進早產兒進食的效率、體重增加、減少口腔敏感及住院次數是否逐漸降低。
方法:針對一名妊娠26週的男早產兒,Agpar為3-7分,出生時心跳曾暫停,出生時體重800g,因開放性肺動脈導管故於出生後兩個月手術,個案於111年9月開始介入語言治療,當時個案年齡為1歲3個月,案母表示在家以奶瓶餵食牛奶和開水常有嗆咳或是嘔吐情形,對於初次嘗試的味道及質地會有明顯的排斥反應,懷疑口腔有過度敏感之情形。介入方式:進食前先施以OMI(Oral Motor Intervention)10分鐘,在用湯匙給予花蜜狀食物作為吞嚥治療的主要的食物質地,並透過聲光玩具及誇張的臉部表情營造出歡樂的進食環境,以提升個案進食的意願,並衛教案母返家後,於三餐飯前進行OMI(Oral Motor Intervention),每次10分鐘,並記錄每日的進食量、食物質地、進食時間,嗆咳次數。
結果:經由持續12個月約每週一次的治療後,個案能由口進食質地軟爛的寶寶粥、口味酸甜的果汁、質地硬脆的米餅,進食過程已嗆咳情形,口腔敏感亦改善,在進食不同種味道、質地的食物,已無嫌惡的表情或扭頭閃躲的行為出現,體重由最初的3.5公斤增加至10公斤、因肺炎導致的住院紀錄在OMI的介入半年後已無住院紀錄。
討論: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由口進食須具備足夠的吸吮能力並在成熟的的吞嚥與呼吸共同協調下完成,但此能力在妊娠 34 週之後才發育完成,故本研究證實OMI的介入下能讓早產兒逐漸發展出由口進食的能力,此外在體重、口腔敏感及住院次數上也能達到顯著得改善。
關鍵字:早產兒、口腔運動介入、口腔敏感、早產兒進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