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追尋發展的微光:幼兒園體驗營對早期療育家庭的啟發
Chasing the Glimmer of Development: The Enlightenment of Kindergarten Experience Camp to Early Care Families
莊佩珊2、林郡稜1,2*、魏麗香2、林宛慈2、謝惠雯2
Pei-Shan Chuang2 , Chung-Leng Lin2 ,Li-Hsiang Wei2 , Wan-Tzu Lin2, Hui-Wen Hsieh2
1財團法人天主教會臺中教區附設臺灣省私立慈愛教養院、
2 彰化區兒童發展社區資源服務中心
1 Department of Catholic Non-profit Tsz-Ai Mercy Hospice of Taichung Diocesan Body Corporate, Taiwan, 2 Children's Development Community Resource Center in Changhua District
研究背景:本院承辦彰化縣政府委託辦理「彰化區兒童發展社區資源服務中心暨社區療育服務」,致力於提供0至6歲(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服務。在服務輸送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兒童在入幼兒園時適應不良,且幼兒園未給予充足的適應時間而拒絕收托。此外,常見家長因兒童說話表達能力不足或分離時的哭鬧而不願讓孩子進入幼兒園。這些情況影響發展遲緩兒童拓展多元的環境刺激和接觸團體生活的機會。
研究目的:為了回應服務家庭的需求,我們於112年度首次辦理「愛的寶貝—幼兒園體驗營」。本研究以幼兒園體驗營作為服務項目之一,旨在提供模擬幼兒園環境的體驗機會,促進發展遲緩兒童體驗團體生活模式,讓家長了解兒童的團體適應狀況和社交能力,並評估體驗營對發展遲緩兒童的影響,從而提供更有效的以「家庭為中心」之早期療育服務。
方法:本中心邀請了6戶對孩子社交適應及入幼兒園感到擔憂之家庭參與為期4日的體驗營,活動時間為每天上午09時至中午12時。參與者年齡為2至3歲,有轉銜入幼兒園需求者。我們通過現場觀察和服務家庭問卷調查,收集兒童在社交、認知、語言及情感等方面的表現,以及家長的心境變化與回饋。
結果:在課程結束時,我們舉辦了親師座談會,分享兒童4天的活動參與過程。教保員提供了對兒童的發展能力與團體適應狀況的建議。家長的反饋包括:「我的孩子3歲多一直以來奶嘴不離嘴,但在體驗營卻可以忽略奶嘴」、「能讓媽媽與孩子提早適應不在彼此身邊的感覺」、「讓媽媽學習接送孩子,回家後孩子也會主動分享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孩子更能適應團體生活,有助於幼兒園初期的過渡期」、「可以了解孩子面對新環境的反應,學習團體規律」、「讓媽媽也有放鬆的時間」。整體歷程顯示,幼兒園體驗營使家長觀察到發展遲緩兒童的社交認知狀況,有助於家長應對分離時的哭鬧,增強親師溝通技巧。在教保員的帶領下,兒童也提升了學前能力與團體生活配合度。體驗營結束後,追蹤發現半年內順利就讀幼兒園的兒童有5名比例高達83%,另1名因年紀未達就讀小班之資格,預計113.9月入幼,家長反饋參加體驗營後,安排孩子入園時能愉快告別,且孩子在團體中表現良好,能配合指令並主動協助他人,家長因此放下了擔憂。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愛的寶貝—幼兒園體驗營」對0至6歲(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及其主要照顧者具有積極影響。藉由提供模擬幼兒園環境的體驗機會,促進各方面的發展能力,包括社交能力、認知能力及情感表達,為未來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適應奠定良好基礎,減少家長焦慮和擔憂,增強轉銜入幼兒園的親師溝通能力,並為服務家庭提供短暫的喘息空間。
關鍵字:幼兒園、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家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