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Viewpoints and Service Utilizations of Early Intervention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Grade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Parents 鄭以勤、任麗華 Yi-Chin Cheng, Lillian Re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hung-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政府及社會褔利團體為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早期療育以掌握最佳療效,並進而發展其最佳潛能之觀念已實施多年並投入相當可觀的資源。但實際發展遲緩兒童與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如何看待與使用早療服務呢?在使用早療服務時遇到何種困難?又有何期待?本研究旨在了解台灣地區國小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對早期療育之相關服務的看法、認知與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狀況。研究問題有1:「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身心障礙兒童之家長對早期療育服務的認知正確性如何?2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身心障礙兒童在學齡前接受早期療育服務的情形如何?
3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身心障礙兒童之家長帶領孩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時所遇到的困難如何?4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對早期療育服務的期望如何?」 方法:本研究採用分層比例抽樣之方式,以全台灣各縣市國小低年級身心障礙兒童之家長為樣本,進行郵件問卷調查之研究。本研究屬回朔性研究,請樣本以其身障子女於零至六歲時接受早療服務情形填答。 結果:本研究以159份有效問卷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身心障礙兒童之家長對早期療育的認知在「早療服務必須由醫生轉介」、「早療服務只有專業性醫療及教育的層面」上答錯比例較高,分別為63%與53%,但相對而言,在「早療服務對協助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兒童有幫助」答對比例高達98%、「針對個案能力、需求提供訓練必須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該題的答對率達到96%,「早療服務的工作內容包含:早期發現、早期通報、評估鑑定、轉介、早期療育」上的認知正確性亦達94%。
由乙可知家長對早療的醫療較不了解,但關於早療對發展遲緩兒與身愛障礙兒童有助益的概念與流程,及家長需配合的部份之認知概念較清楚。在159份有效問卷中,有137份問卷結果顯示身心障礙兒童在學齡年前有接受過早療服務, 22位身心障礙兒童則是未接受過早療服務,比例約為6比1,即每六位身障學齡前身心障礙兒童就有一位未接受早期療育。家長接受早期療育服務時所遇到的困難以時間與經濟為主,有七成家長表示排隊等待接受早期療育的時間太久,而約六成五家長認為支付早療費用有困難。本研究也有以開放性問題深入了解家長對早療的期待與建議,結果發現家長對早期療育的期待有三:第一為專業團隊能有更多的人力與能力;其次是希望縮短家長排隊等候療育的時程;第三則是資源、資訊的普及化。 結論:依本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社政、衛政與教育單位繼續加強對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關於早療服務的宣導,並促使專業團隊人員配合通報網絡提供更迅速且多元和專業的服務。最後並建議彌平城鄉資訊的差距與專業服務資源不均的現象。 關鍵字: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早療使用狀況、早療認知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