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五屆早療棕櫚獎-王本榮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王本榮的得獎感言


姓名: 王本榮

服務單位:慈濟大學、慈濟醫院

服務年資:20

²具體優良事蹟:

1.     小兒神經診療與教育二十年,育才無數,二十年間往返台北、花蓮及羅東之間服務小兒神經病患眾多,擔任小兒科神經學會常務理事,並為小兒神經學會及小兒科學會早療委員。

2.     發表小兒神經及療育復健相關醫學論文百餘篇。

3.     曾任內政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服務推動小組委員,台北市衛生局發展兒童評鑑中小專專家顧問,台北縣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花蓮縣政府早期療育委員,行政院衛生署肢體麻痺症候群委員,參與規劃各縣市早療中心,早療評估中心及早療體系。

4.     曾任腦性麻痺協會、智障家長總會、心路、心愛、伊甸基金會顧問,參與義診次數無數,現仍為巴掌仙子關懷協會指導顧問、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虐待諮詢顧問、台北市育成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顧問,積極協助民間早療團體推動早療業務。

5.     現任在花蓮與台北新店慈濟醫院開設小兒神經早療門診,並參與規劃成立早療團隊。

6.     參與慈濟大學、陽明大學、國防大學「疾病與文化」之障礙兒童課程,並為慈濟技術學院物理治療系及花蓮教育大學兼教授,講授早療課程。

²得獎感言:

  個人在日本留學期間,深刻的了解日本對早療之重視,無論是發現、診斷、通報、轉介、療育及收容,全國的都、道、府、縣都建構了綿密的網路。日本全國仍有上百所國立療養所,使父母無後顧之憂。而社區型、專業型、多專業整合型之療育中心亦遍佈全國。而各個領域針對發展遲緩及障礙兒童之研究與整合,更值得我們學習。

 

  我於民國75年返國,服務於台大小兒科,正值台灣小兒神經科蓬勃發展時期。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疾病之診斷、分類、發生原因之分析與預防皆有重大之進展。然而對於發展障礙兒童之健康維護,能力伸展,社會理解以至專業整合都還在萌芽階段。非常榮幸的在這段時期,結合了許多熱心的家長團體,各專業領域同道,以義診的方式開始發展初步之專業整合,以讀書會及研討會的方式交流專業心得,互相學習;一起在政府機構中大聲疾呼以喚起重視,催生法案;也促成了醫療單位成立早療中心;各專業在各領域上培育早療人才,亦不遺餘力。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由於許多志同道合的同道共同的努力,也由於台灣社會豐沛的愛心,才能使如「早療沙漠」的台灣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但是不可諱言台灣的早療志業距離理想的境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療育機構「質」與「量」方面皆有很大的不足。專業間之專業用語及理論互相扞格,常常形成整合最大的障礙。早期發現及診斷之概念與能力,仍不夠深入及普及。政府重視早療是一大好事,但由於預算不足,經費分配過於廣泛,往往以計劃消化預算,無法確實紮根工程。在在原因都使台灣的早療猶如「失根之蘭花」,美麗但質弱。

  非常感恩小兒神經學會的推薦,很榮幸能獲得兒童局頒發的「棕櫚獎」,但這個鼓勵也使我深感惶恐。雖然我這幾年主要從事教育行政工作,但在花蓮與台北診療服務發展障礙兒童之工作從無中斷。慈大醫學系開設之「疾病與文化」的課程,講授的內容包含八種易被社會人士誤解歧視的疾病,其中包含癲癎、智障、過動症、自閉症與腦性麻痺,其重點在介紹各疾病的歷史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疾病之成因、症狀、診斷、治療與癒後,我們亦會邀請病人及家屬現身說法,讓醫學生感受病人及家屬身受之各種生理、心理及社會各層面的困難和問題,而這個課程也推展到陽明大學與國防大學醫學系,期待所有未來的醫師對早療能有深刻的體認與同理心。很感謝主辦單位的鼓勵,也期待台灣早療志業在各位同道的共同耕耘及灌溉下,能够更快的開花結果、成長茁壯。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