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六屆早療棕櫚獎-陳美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陳美伶的得獎感言


姓名:陳美伶
服務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
服務年資:36 年


具體優良事蹟
1. 為台灣學齡前聽損早療教育先驅。
    (1)民國61 年至民國80 年7 月,進入惠美聽力語言訓練中心,教導聽損兒童。
當時一班約10 位學生,19 年來共教導約400 位學生。教導過的學生多就讀公立或私立大學,目前大都有正當工作並已建立正常家庭。
    (2)民國80 年8 月進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教導學前聽損兒童至今。
教導型態有團體班及個別班,團體班一班約5 位學生,17 年來共教導約150 位學生。教導過的學生不論是讀大學、高中、國中或小學,除了能與同儕良好互動、具備多元才能外,在課業學習上也具有與同儕競爭的能力。

2. 民國94 年榮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優良資深教師表揚並受贈獎章將狀。
3. 民國94 年榮獲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模範聽障教育教師」。
4. 民國87 年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計畫之國科會専題研究「聽語復健編序教材之發展」。
5. 曾為台北市聲暉會訊撰寫聽損教學専欄。
6. 參與中原大學特教中心編輯之「聽障兒童輔導手冊」。
7. 擔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講師,除講授親職講座課程外,更擔負培訓新進教師或實習生之重責大任。

得獎感言
接獲通知當選九十七年度棕梠奬,心中感言只有兩個字”感恩”。
36 年的教職工作,無疑見證了台灣學齡前聽損兒童早期療育的進歩及成效。
漫長的教學經驗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聽損不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及早接受聽能創健,聽損兒童的未來是無可限量的。
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從開辦至今一直秉持的理念是:「讓聽損孩子開口說話僅是聽損教育的基本功能,聽損孩子還應要有適應社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真正的成為獨立個體且融入社會。 」所以讓孩子喜歡參與且快樂學習及教導孩子正向思考、負責任、有自信心,也一直是我的教學原則,更是我從事聽損教學工作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得獎,讓我深深體會:是過去與孩子們的學習、互動及家長們的配合,才能讓我的工作具有更多的使命感與成就就,也就是這份使命感與成就感,讓我至今仍然堅守崗位並且保有童心與熱誠。
然而,當看到學生帶著孩子出現在基金會要報名要排課的時候,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同事們常常暱稱我是「阿嬤老師」。
我常常提醒自己:「孩子就是孩子,要給他時間要等他要陪他,孩子就像海綿,為人師者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 」現在帶學生抱持的是:阿嬤心態,當然欣賞角度也更寬了。
我想只要老師對聽損兒童多一點愛心、耐心、鼓勵、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孩子便逐漸能主動思考、勇於表達,並且快樂地學習,自信心也就能因此建立了。

每次看到孩子帶著自信心的笑容,展翅邁向另一個學習階段時,所有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感謝惠美聽力語言中心、感謝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感謝曾經教導我的人生導師,感謝讓我在逆境中學習堅強、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良師益友;最後更感謝主辦單位。

我相信在全國每個角落,一定還有許多堅守崗位,默默在付出的優秀聽障老師;
在未來,希望他們也有機會可以得到如此的榮耀,感恩。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