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七屆棕櫚獎【社福】~張秀玉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張秀玉的得獎感言

姓    名:張秀玉
服務單位: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服務年資:11年


具體優良事蹟

    自民國87年擔任身心障礙機構社會工作督導,接觸六歲以前的聽覺障礙兒童及家庭之早期療育工作,持續迄今,11年的時間長期投入早期療育社會工作領域。從研究與實務參與的角度,協助建構早期療育社會工作的實務處遇方法,透過外聘督導與相關研討會議等方式,增強第一線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能,建立社會工作者在早期療育領域中的專業形象,以提供發展緩兒童與家庭適切的服務。具體優良事蹟以實務參與、政策決策及實務研究三個面向呈現如下:

一、實務參與
(一)長期擔任許多場次的早期療育個案研討會、相關專題演講及工作坊的主持人,協助早期療育實務工作者的專業知能提升。   
(二)長期擔任台中市第一區、第三區兒童發展個案管理中心、台中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彰化縣兒童發展通報轉介及個案管理中心、苗栗縣兒童發展通報轉介及個案管理中心之社會工作外聘督導,藉由密集式、主題式的討論方式,協助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解決實務問題,並提升專業知識。
(三)曾任苗栗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早期療育機構之實地評鑑委員,針對各縣市之早期療育實務工作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四)民國96-98年擔任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實驗中心,跨專業團隊中「社會工作師」一職,針對中心的個案及其家庭提供會談、資源轉介與IFSP會議等服務。

二、政策決策    
現任或曾任內政部兒童局早期療育推動小組委員會委員、苗栗縣、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委員會委員。透過委員會的參與,針對國內或縣市早期療育相關政策決策,提供專業建議與解決策略。並針對不適宜之早期療育政策規劃,提出倡導性之建議。

三、學術研究    
(一)民國90年於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畢業,完成「社會工作者與行政主管對早期療育服務社會工作者角色期待之研究」之碩士論文 。
(二)民國92年,由揚智出版社出版「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一書,內容包含社會工作在早期療育實務場域中的角色、技巧與相關議題,對於早期療育社會工作的處遇方法、專業定位有具體的貢獻。

得獎感言
因為不捨而堅持、因為期許而努力
提到與早期療育服務的結緣,可回溯自民國八十四年大學畢業後,與聽覺障礙者家庭一起工作開始。當時自己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女生,卻必須面對許多雖然歷經滄桑、卻仍堅強與生命逆境對抗的聽覺障礙家長。

還記得曾經有一位母親,淚留不止的握住我的手,幾近崩潰的告訴我,她的孩子確診為重度的聽覺障礙者;另有一位在市場擺攤的父親,慌張牽著聽覺障礙女兒的手,來到機構,訴說著他的妻子已經離家,他必須工作,但女兒的療育該怎麼辦;還有一位嬸嬸,不忍姪女因為多重障礙,哥哥嫂嫂不聞不問,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卻每天陪姪女來機構上課,風雨無阻的持續四年,這個孩子在嬸嬸的堅持下,四年後代表機構的畢業生致詞。

這一幕一幕,不但沒有隨時間消逝而模糊,反而更加清晰。任何專業的背後都是一份不捨的心意,自己之所以一直堅持在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領域,原因無他,只因為不捨許多特殊孩子的家庭,單獨面對許多人生的困境,我想我應該可以和他們一起做些什麼!

如此簡單的心意,卻自虐般的要求自己在專業上不斷精進,就這樣從一位社工員、到社工督導、到碩士、到博士。有人說我很優秀、說我很幸運,其實我在前面三十幾年的人生歷程中,我只是認真、努力、不受誘惑的,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與其說我不凡,不如說我只是熱忱、謙卑的完成每一次任務。
自己從來沒有想要得到任何獎項,因為比我更值得獎項肯定的先進,實在太多!

不過在蓁蓁的積極安排與催促下,將我提報了此屆早期療育棕櫚獎,希望藉由我的得獎,讓早期療育領域中的其他專業,看到「社會工作」。由衷感謝「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彰化家庭扶助中心」的推薦,以及評選委員的肯定。

這次得獎並不代表我個人,它代表著在早期療育領域堅持的所有社會工作者。尤其感謝台中市愛心家園社會工作課、彰化縣兒童發展通報轉介與個案管理中心的所有社會工作者,透過外聘督導的職稱,在與他們互動的四、五個年頭中,實務與理論激盪出的無數火花、各個心靈間真誠與澄淨的交會,是我得以有能量擔負大學教職沈重工作量的最大原因。

曾華源老師、郭煌宗醫師、傅秀媚老師則是帶著我進入早期療育領域的三位恩師,他們各自在社會工作、醫療復健、特殊教育領域中,傑出又努力的表現,是我的典範。尤其是曾華源老師在我拿到博士學位時,曾經告訴我:「這個學位代表的不是名或利,而是社會責任,期待你能時時提醒自己,要善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工作專業及服務對象,竭盡所能!」畢業自今已四年,慶幸自己一直謹遵師訓,一絲一毫不敢懈怠。

然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常常有力不從心、沮喪無助的時候,感謝我的家人一路以來,默默且低調的陪伴。尤其是我的父母,父親是隻身來台的榮民、母親是排灣族的原住民女性,在我的成長與學習歷程中,我的父母給了我最珍貴的愛及空間,讓我即使在物質資源匱乏的環境中,一樣擁有開朗善良的人格特質,就是因為從來沒有擁有什麼東西,更能不介意能夠擁有什麼東西?而能無懼、無欲且無求的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情,這便是我最豐厚的人生資產。

多年來在早期療育實務、教學與研究的投入過程中,還是發現社會工作相較其他專業,依舊是弱勢的,弱勢的原因不見得是其他專業的強勢所造成,而是因為社會工作專業對於自己的定位及期許。得獎這一刻,期許自己及所有在早期療育領域的社會工作者,要積極、有脈絡的發掘社會工作專業在服務上欠缺的地方,謙遜的時時反思,然後熱忱、義無反顧的投入!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自助的專業,當我們對自己有期許,便能勤奮的在專業上不斷精進,也唯有社會工作者有能量、有能力,發展遲緩兒童與家庭才有可能一天比一天幸福。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