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十屆棕櫚獎【醫療】~張乃悅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張乃悅的得獎感言


張乃悅
服務單位:花蓮縣教育處特教科(兼任語言治療師)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兼任語言治療師)
     花蓮縣畢士大教養院(兼任語言治療師)
歡迎進入張乃悅語言治療師的生命故事裡......

    生命是很神奇的。於民國80年的某一天接到大學同學蕭麗君(現職三總資深語言治療師)的電話,就走進台北榮總耳鼻喉科應徵。語言治療技師盛華老師(現剛北護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退休所長)用小指挖起一坨口紅幫我抹上,帶我進入張斌主任辦公室面試。在幾乎只聽懂主任20%的鄉音下,我用最誠懇的點頭及笑容回應。然後,在民國80年4月1日愚人節,我幸運成為北榮總的菜鳥語言治療師,也搭上技術人員任用條例的末班車,幸運成為「醫事技術人員」公務員。七年後,我應邀加入花蓮特教科「語言障礙工作坊」的講師群,到花蓮有兩天演講。回想大學時,加入「山地青年服務社」到花東偏遠天主教堂搭小圖館的結緣,此時似乎聽到「我要下鄉」的夢想開始呼喚。在隔幾個月的第二場演講時,我有了新的職稱。民國87年4月1日,我繳回公務員的鐵飯碗,變成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的語言治療師,也是當時花蓮僅剩唯一的語言治療師。

    生命是需努力及值得好奇的,還有還有最多的感謝。在北榮時,很幸運有最菁英的老師們可以學習請教。除了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室盛華、蕭麗君老師外,好奇寶寶的我,常在空檔時躲進聽力檢查室,看著聽力師李宗伊、陳美珠、管美玲、楊美珍老師們作小兒聽檢,學習討論。工作兩三年後,加入台灣聽語學會學誌編輯工作,我開始常常到復健科語言治療室,跟著當時的聽語學會李淑娥理事長、鍾玉梅主編學習會務及編輯,以及認識復健科語障個案的評估治療。之後,因著期待對唇顎裂個案的治療更精進,謝謝長庚顱顏中心語言治療吳咨杏老師,接受我可以自假去中心見習。一切的累積,為我後來獨立在花、東治療各類語障個案做預備。

    到了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工作第一天,桌面上沒有別的,就是一疊厚厚的幾十張語言治療個案轉診單。有些多障類別的個案是我較不熟悉的,而且我進入了一個多元文化語言(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以及外省人等)的職場,許多的不足及好奇,又開啟我另一番的學習之旅。感謝當時遠東航空公司的優惠機票(600多元+一支手錶當贈品),讓我可以當空中飛人學習。謝謝職能治療師黃惠聲老師、袁配芬及葛凱文(現職台灣破冰專業服務協會)老師的「視多障及視覺功能檢查工作坊」,讓我學習用更敏銳的眼和更貼近的心去明白理解這些獨特的慢飛天使。小兒神經科的趙文崇及樂俊仁醫師的專業及熱忱,是我學習偶像。有幸在復健科梁忠詔醫師兒復中心(醫師、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心理師、社工、特教老師等)專業團隊的激盪學習下,我慢慢對多障個案的診療更精熟了。

    為了解決我對多元文化語言溝障個案的疑問,我在職進修,就讀花蓮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並跨修北護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學分,除了論文外
札札實實的在花蓮台北間修了五十多個學分。除了原健所的孫亦君老師,盛華老師再次成為我的指導教授之一。旅美多元文化溝通障礙專家劉麗蓉教授,給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面對多元文化語言的兒童個案時,首先要區分是「Language Difference」 還是「Language Disorder」。

 

由優勢能力去找到「績優股」,在快樂自在中進行治療。
    
    滿滿對一路上師長們的感謝,成長學習累積。於民國95年我離開慈濟醫院,開闢一個全台最大的語言治療室,坐落在花東縱谷海岸線,涵蓋綠島、蘭嶼。「下鄉了,真的,乃悅,我」,做一個一直趕路但快樂自在「路上語言治療師」。
花蓮縣面積為台灣各縣之冠,南北狹長約137.5公里的路,還分縱谷及海岸兩線。台東縣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全縣海岸線長達176公里(加上綠島、蘭嶼兩個離島)。但是只有最花蓮市、台東市中心醫院才有語言療師,花東治療師人數加起來小於9,還不足以成立職業公會。最大的期待是花蓮、台東縣中南區的地區醫院也都能提出語言治療師的職缺,使得花、東全縣的醫療復健團隊都更完整。讓我可以早日不用再一直背著重重的評估工具及治療教材(要贈送的教具),當大號聖誕婆婆遊走在花東的路上。

   棕櫚獎是早療工作夥伴們生命故事的分享時間,很榮幸今天換我說故事,謝謝大家的聆聽,「The Never Ending Story,大魔域」是我很喜歡的影片,乃悅也將繼續大手拉小手,進入下一段故事……


具體優良事蹟:
●花蓮和台東兩地「唯二」長期跑「學前到宅療育」和「到園巡迴服務」的語言治療師。並於2004年~2012年擔任台東縣早療通報個管中心跑離島(蘭嶼.綠島)的語言治療師。經常風塵僕僕的在台9線和台11線奔馳,特別是偏遠部落的聽損兒童特別的蒙受及早的聽語資源介入,對於弱勢家庭有聽與障礙嬰幼兒是一位可靠的守護天使。
●花蓮是乃悅老師離開台北榮總醫院選擇落腳的地方,在花蓮她和早療協會積極配合,從2003年起就開始合作鐘點療育,2008年起配合到社區據點進行療育;
2009~2012年積極在花蓮縣教育局爭取教育體系內普通篩檢學童聽力,讓國小中高年級隱藏的聽損兒,終獲應得資源的介入。
●乃悅老師是「自由工作者」,這樣的身份在花東語言治療師極度缺乏狀況下,她能服務的範圍和對象相對擴增(包括社福和教育領域),同時肩負助聽器輔具的需求評估和定期進入校園,為聽損兒童助聽器維修把關的角色。因此除了擔任早療協會到宅與據點的語言治療師之外,她還擔任教育局巡迴聽語障的老師,和鑑定輔導安置委員會的委員,經常為學童的語言治療需求發聲。
●除了認真積極投入花東偏遠地區的語言治療工作外,對民間公益組織的參與也很積極,曾擔任早期療育協會第三至第四屆的監事,和台灣聽語學會的理事,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等職,熱心公益,精神可嘉。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在花蓮已經有五十多年歷史,平時收容八、九十位院童,他們在語言和溝通方面存在著嚴重程度不一的狀況,這些年成為這些住機構弱勢中弱勢而的語言啟蒙人。


座右銘
「人生不是選擇題,是問答題 看你如何對你的選擇有想法 而且努力的執行,實現 多元智能,發掘優勢 每個寶貝都是績優股 自在,逆勢上揚 」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