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三屆 綜合發展測驗動作分測驗與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第二版的診斷效率與診斷正確率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Diagnostic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Both the Motor Subtes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and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Second Edition

姓名:吳雪玉  Hsueh-Yu Wu
所屬單位:羅東博愛醫院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Pohai Hospital, Lotung
聯絡電話:(O) 03-9543131分機3300

住址:宜蘭縣羅東鎮南昌街83號
E-mail: wuhy@mail.pohai.org.tw
論文發表方式:口頭發表
論文屬於:(4) 台灣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服務系統

綜合發展測驗動作分測驗與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第二版  的診斷效率與診斷正確率

Diagnostic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Both the Motor Subtes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and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Second Edi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
診斷效率(diagnostic efficiency)又稱區辨效度包含4個重要的估計指標:敏感度(sensitivity)、特異度(specificity)、正預測率(positive predictive rate)與負預測率(negative predictive rate),對於發展診斷評量的臨床運用-利用測驗分數來作受試者的分類與區辨參考相當重要。

綜合發展測驗(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簡稱CDIIT)是第一套由國人自行編製多向度、標準化、具本土常模的個別施測發展量表。CDIIT的動作分測驗(motor subtest of CDIIT,簡稱CDIIT-MS)包含完整的動作評量內容:粗動作領域的肌肉控制、移位、身體協調,及精細動作領域的手操作與視動協調等次領域共97題。
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第二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nd ed.,簡稱PDMS-2)為目前最常被使用的兒童動作發展量表。PDMS-2包含反射(reflex)、靜態控制(stationary control)、移位(locomotion)、球類操控(object manipulation)等粗動作之次領域,與抓握(grasping)、視動協調(visual-motor integration)之精細動作次領域,共有測驗題目249題。

由於動作發展遲緩常是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的表徵之一,而兒童物理治療師也常須評估兒童的動作發展,為增進其在臨床運用上的效率,本研究乃以臨床診斷為基準,分析兩量表的診斷效率估計值與診斷正確率。


受試者
一般兒童就近在宜蘭地區與台北地區收取共137名,平均年齡29.4個月(標準差19.3),年齡範圍3-71個月,男童有69位,女童有68 位。動作障礙兒童含腦性麻痺與動作發展遲緩兒童。腦性麻痺兒童組,以台北市臺大、新光、國泰、羅東博愛與花蓮慈濟等教學醫院中,經醫師診斷為腦性麻痺且正接受物理治療之3至71個月大的腦性麻痺兒童為受試者;而動作發展遲緩兒童,則是在上述5所教學醫院中的3至71個月大、經醫師診斷為疑似或確定為動作發展遲緩者,共85位,平均年齡33.6個月(標準差20.2),年齡範圍4-77個月;男童有52位,女童有33位。


研究程序與方法
由同一位測驗者對受試者同時施以兩種量表的測驗,再依各量表的評分標準計分。為減少不必要的重覆,增進兒童的表現,施測時以PDMS-2的項目為主,將CDIIT-MS的項目加入其中。精細動作項目依所使用器材順序;粗動作項目則依不同的發展姿勢施測;對於兩量表共同的項目,只施測一次,再依各量表的記分標準分別評分。.測驗的進行皆以精細動作項目開始,粗動作則以活動量較少的靜態控制次領域測驗為先,以避免受試者因體力耗盡而無法繼續受測的情形,並增進受試者在精細動作項目施測時的專注性。

依臨床診斷為判別基準,以列聯表分析兩量表在各個不同分界點的診斷效率估計值:敏感度-即在所有動作障礙兒童中有多少比例可分別由CDIIT-MS與PDMS-2偵測為動作發展遲緩;特異度-所有一般兒童中有多少比例可分別由CDIIT-MS與PDMS-2判斷個案為動作發展正常;正預測率-由CDIIT-MS與PDMS-2偵測為動作發展遲緩兒童中有多少比例為動作障礙兒童; 負預測率-由CDIIT-MS與PDMS-2判斷個案為動作典型發展兒童中有多少比例為一般兒童;與Kappa係數值,以找出較佳分界點。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線的面積則用來比較兩量表在動作發展上的診斷正確率。


結果與討論
CDIIT-MS以總動作商數70為分界點時其敏感度80%、特異度98%、、正預測率96%、負預測率89%及Kappa值 .80 (p< .001);而PDMS-2則以總動作商數85時,所得敏感度81%、特異度99%、正預測率97%、負預測率89%及Kappa值=.82 (p< .001)為最佳。由ROC曲線面積來比較,兩量表的診斷正確率相近且良好 (診斷正確率.90  .98)。
研究中所得CDIIT-MS最佳分界點-總動作商數70,符合原量表發展者所建議的結果解釋依據「以z分數在-2  +2之間,發展商數在70  130之間為多數同齡兒童之一般水準」(王等,1996);PDMS-2在本研究中所得的最佳分界點-總動作商數85,則高於原量表發展者所建議的發展商數70至79之間(Folio & Fewell, 2000)。但因PDMS-2常模的建立是以美加地區的兒童為樣本,和我國的兒童具有不同的種族與文化背景,測驗結果的分佈自然不同,分界點也必須隨之修。


結論
對於動作發展障礙兒童,CDIIT-MS與PDMS-2同樣具有良好的診斷效率與正確率。


關鍵字:動作評量、敏感度、特異度、診斷正確率、兒童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