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21屆 發展遲緩兒童接受運動訓練對動作能力及體適能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Motor Abil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發展遲緩兒童接受運動訓練對動作能力及體適能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Motor

Abil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林昆瑩12、王慧儀1*、莊瓊瑩2

Kun-Ying Lin1,2, Hui-Yi Wang1,*, Chiung-Ying Chuang2

1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2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Kaohsi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Kaohsiung, Taiwan

研究背景與目的從文獻指出發展遲緩兒童的體適能較差,因此鼓勵發展遲緩兒童參加規律且強度較高的身體活動或運動,但目前尚未有針對遲緩兒童的運動訓練,因此本臨床實驗的研究目的為:探討運動訓練對發展遲緩兒童之動作發展能力與健康體適能之成效。附加研究目的為:由於兒童處在發育成長階段,需特別謹慎設計合適運動量並兼具安全與訓練效果的活動,因此研究中將建立適合使用於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的運動訓練原則,以提供臨床治療應用之實證參考。

方法:本研究共徵召了1546歲被診斷有動作發展遲緩兒童;以配對年齡的方式,另徵召15位一般發展兒童作為對照組。發展遲緩兒童組接受每周2次共8週的特定設計運動訓練,正常兒童組不接受任何運動訓練。兩組兒童均接受動作能力及健康體適能評估:使用兒童動作評量測驗工具第二版(MABC-2),評估的向度包括精細動作、丟接技巧、平衡能力;另使用六種測試體適能的方法,包括身體質量指數、 仰臥起坐、 立定跳遠、 膝彎曲伏地挺身、坐姿體前彎與六分鐘行走測試。各項目的評估設立在訓練介入前(前測)、8週訓練後(後測),及再8週後(再測)進行。訓練人員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施測者為另兩位專職小兒之物理治療師。本研究中實驗組的運動訓練計畫的擬定是參考高強度環狀運動的機制及原則來設計。利用短時間較高強度的肌力訓練及有氧運動,在中間的短暫休息間隔執行低強度活動,可減少疲勞的產生並且有多次短暫恢復時期。適合發展遲緩兒童提升體適能及維持身體活動量。再輔以每次運動後的伸展運動,以改善柔軟度並預防運動傷害。此運動訓練計畫可於30分鐘內完成所有設計的訓練項目。發展遲緩兒童組運動訓練介入的內容包含:開始5分鐘暖身操,之後進行主要運動,最後5分鐘全身伸展運動,約共耗時30分鐘。主要運動包含三個項目:(1) 跑步機上維持60-70%最大心跳,為心肺耐力訓練,1分鐘運動時間。(2) 以兒童個案個人最快的速度騎腳踏車,可用來訓練肌力及心肺耐力,1分鐘運動時間。(3) 上下繩梯,引導兒童以最快速度攀爬、且越快越多次為佳,1分鐘內完成至少一次。每個主要運動為1分鐘運動時間,而每個運動項目間有維持踏步30秒的休息時期。一個運動項目進行1-2分鐘,結束後進入休息期30秒,再換下個運動項目,以此類推,輪完三個主要運動即達成一回合。可2-3人同時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共進行3-4回合。一般發展兒童組則無進行特殊運動訓練,維持八周正常活動即可。

結果發展遲緩兒童組接受8週的運動訓練後測量得其:功能性肌力得分(92.78±8.77,前後測的差異達P<0.05),及MABC-2項目得分(8.28±2.75,前後測的差異達P<0.05)皆顯著增加肌力及動作能力。而坐姿體前彎則是再測為32.83±6.99公分,較前測33.21±5.69的數值小,即身體的柔軟度變小。而在兩組的前後測差異量中,發展遲緩兒童組只有功能性肌力與精細操作的增加量顯著比正常兒童組多,其他的項目在兩組間之前後測相差量並無明顯差異。

結論運動訓練能有效增進發展遲緩兒童的肌力以及動作能力。在本研究中為發展遲緩兒童特別設計的運動訓練內容,為一省時且有效之訓練模式,可供臨床兒童療育人員在設置運動訓練時的參考。

關鍵字運動訓練、發展遲緩、動作能力、健康體適能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