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影響輔具配戴穩定度之潛在因子:台灣嬰幼兒睡眠時數調查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age of hearing devices: Sleep dur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in Taiwan
林堂智*、陳姵樺、洪右真
Tang-Zhi Lim* , Pei-Hua Chen, Yu-Chen Hung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Children’s Hearing Foundation
背景與目的:過去研究發現,亞洲地區嬰幼兒睡眠時數普遍較歐美地區少。聽力損失的嬰幼兒若未於清醒時穩定配戴輔具,其能透過聆聽隨機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語言的機會將因聽能接收(auditory access)受限而大幅減少,成為聽損幼兒語言發展容易落後的肇因之一。由於不同年齡層之嬰幼兒睡眠時長不同,對於聽損嬰幼兒所謂穩定配戴助聽輔具之時數定義更應因年齡而有所不同。然而,囿於台灣嬰幼兒睡眠時數尚未有分齡之本土數據,使得臨床人員進行輔具佩戴衛教時,難以提供符合現況之背景資訊。有鑒於此,本研究調查台灣地區各年齡層之聽損嬰幼兒睡眠時數,同時探討其與美國睡眠醫學會所建議之睡眠時數是否存在差異及國內嬰幼兒睡眠時數與家庭因素之相關性。
方法:本研究針對0-6歲參與聽語介入課程之聽損兒童家長,透過自編之自陳式問卷收集兒童睡眠及配戴助聽輔具之時數。共計發放533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為383份(71.86%)。樣本群取樣分佈區域為北北基150人、桃竹苗70人、宜花東21人、中彰投2人、雲嘉南55人、高屏82人、澎金馬3人,嬰幼兒之生理月齡介於8至82個月大之間(平均數 = 44.59, 中位數 = 44.00, 標準差 = 18.19),含217名男性(56.66%)與166名女性(43.34%)。研究針對所蒐集之資料分三面項分析:(i)以敘述統計探討國內各年齡層嬰幼兒睡眠時數之分佈;(ii)以魏克生符號檢定(Wilcoxon Signed Ranked Test)分析不同年齡層之嬰幼兒與美國睡眠醫學會之建議睡眠時數是否有顯著差異。當中,各年齡層之魏克生符號檢定對照值(中位數)分別為14小時(< 1歲)、12.5小時(1-2歲)、11.5小時(3-5歲)與10.5小時(6歲)。(iii)採皮爾森積差(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與斯皮爾曼相關檢定(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別以兒童之生理月齡、家長教育程度及家庭因子(出生序與子女人數)分析影響嬰幼兒睡眠時數多寡之相關因子。
結果:各年齡層嬰幼兒之家長自陳睡眠時數之中位數分別為13小時(< 1歲)、12小時(1歲)、12小時(2歲)、10.5小時(3歲)、10.25小時(4歲)、10小時(5歲)及10小時(6歲)。此外,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嬰幼兒的生理月齡與其睡眠時數呈現顯著負相關(r = -.55, p < .05),說明嬰幼兒的生理月齡越大,其睡眠時數越少。魏克生符號檢定分析結果則顯示,未滿1歲(Z = -1.19, p > .05)與未滿2歲(Z = -1.45, p > .05)之嬰幼兒睡眠時數與美國睡眠醫學會之建議睡眠時數並未達顯著差異。然而,自2歲(含)以上之嬰幼兒睡眠時數則達統計顯著差異(Z = -2.28 ~ -6.87, p < .05)。上述結果說明,2歲(含)以上之嬰幼兒的睡眠時數相較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時數來得少。另方面,斯皮爾曼相關檢定結果顯示,家長教育程度、家中子女人數及孩子出生序,與其嬰幼兒之睡眠時數並統計之顯著性相關(r = -.06 ~ .08, ps > .05),說明家長及家庭相關因子與嬰幼兒之睡眠時數沒有顯著關係。
討論:各年齡層嬰幼兒之睡眠時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儘管台灣地區2歲以下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符合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建議;但2歲(含)幼兒的睡眠時數則顯著少於美國幼兒。此外,不同於先行研究,本研究發現家庭背景狀況不影響嬰幼兒的睡眠時數,仍需更多實徵資料以了解造成其中差異之原因。根據本研究初探結果仍可發現台灣嬰幼兒之睡眠時數與美國有顯著不同,建議臨床人員於相關早期療育衛教時,可依據符合本國嬰幼兒睡眠時數之數據,提供家長該年齡層嬰幼兒配戴輔具之時數建議,以落實輔具配戴穩定度的原則。
關鍵字:睡眠時數、學齡前兒童、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