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醫療場域推行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專業團隊模式之歷程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Family-Centered Early Intervention in Medical Setting
陳建銘*,1,2、徐敏1
Chien-Ming Chen*,1,2, Min Hsu1
1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2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Pingtung Christian Hospital, 2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自2015年9月,試行「早期療育(以下簡稱為早療)門診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計劃」,其核心思想即為「以家庭為中心」。研究者工作的場域自2018年起,開始對部分接受早療的個案推動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研究者想藉由質性研究的方法探討專業人員在醫療場域推行以家庭為中心早療模式的歷程,進而深入了解醫療場域中專業人員主導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的挑戰與因應之道,以及醫療場域專業人員執行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專業觀念的互動歷程。
方法:本研究採用現象學研究,採取立意取樣中「行政層面重要或敏銳的個案取樣」,選擇該場域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兼任主要負責人與執行者之物理治療師,以面對面訪談的方式,探究此模式實施歷程中,行政層面的重要資訊。蒐集資料完成後,則採取持續比較法進行研究資料分析。
結果:彙整與分析研究資料後,我們了解在醫療場域推動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的過程中,在團隊的形成、模式的建立、家庭與專業人員的關係以及未來持續推動,這四個層面會遭遇到挑戰;需要有行政和專業團隊的支持、模式標準作業流程的建立、家庭與專業人員的關係則需要彼此輔助與學習、未來的藍圖需要教育與政策的相輔相成。另一方面,醫療場域專業人員執行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專業觀念的互動歷程,則經歷了有四個轉變的時期,第一是角色混亂期,專業人員摸索著角色的定位,努力嘗試找出平衡點;第二是夥伴關係形成期,如何從傳統醫療模式上對下的關係轉變成平行的夥伴關係;第三是觀念轉變期,專業人員原本擔心家庭沒辦法確實執行療育活動建議,但是家庭參與進來後,發現與家庭一起合作討論出來的結果,才能增加家庭對療育建議的接受度;第四則是成熟體認期,專業人員體認到以家庭為中心並非全部都以家庭為出發點,只要與家庭目標不互相違背,還是能保有自身專業的目標。
結論:本研究配合研究目的,所得之暫時結論有以下的意涵,(1)醫療場域可以將推動以家庭為中心視為社會責任的展現、專業人員視為專業理念的實踐、模式的建立有賴於專業團隊的成員一起調整磨合、提高家庭的參與感、改變專業人員的視角、持續不斷深耕的教育與積極政策支持都是促進醫療場域推動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成功經驗的因素;(2)醫療場域專業人員執行以家庭為中心早療專業團隊模式在專業角色專業觀念上的互動,就是家庭與專業人員關係的夥伴關係建立的過程,專業團隊與家庭必須要秉持地位平等、溝通理解、合作分享的夥伴關係,才能讓彼此在早療的路上相輔相成。
關鍵字: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醫療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