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22屆 促進式情境教學對遲語兒口語表達表現之成效:個案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促進式情境教學對遲語兒口語表達表現之成效:個案研究

The Effects of Enhanced Milieu Teaching on Speech Production of a Late Talker

林瑋宣*、張毓軒

Wei-Hsuan Lin, Yuna Jhang, Ph.D.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碩士班

Department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and Audiolog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18-34個月表達性詞彙仍少於50個或缺乏雙詞結合的表達形式,被視為遲語兒(Late-Talker)的判斷標準之一(Rescorla, 1989)。學齡前的語言發展遲緩容易影響未來語言能力(Lee, 2011),並造成情緒及社交適應困難(Irwin et al., 2002),顯示遲語兒接受語言介入的重要性。促進式情境教學法(Enhanced Milieu Teaching)是一種具有高度自然性,兒童導向(child-centered)的治療法,強調在自然情境中逐步塑造幼兒的溝通行為,使溝通複雜度逐漸提高(Hancock et al., 2016),目前已有研究證實使用促進式情境教學進行語言治療,可提升遲語兒的口語表達次數及平均語句長度(Peterson et al. 2005)、表達性詞彙量及標準化語言測驗分數(Roberts et al., 2014),並提升遲語兒在課堂中的自發表達詞彙量(Hancock et al. 2002),顯示促進式情境教學法適用於遲語兒,且能改善遲語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目前針對華語兩歲以下遲語兒接受促進式情境教學法的文獻缺乏,因此本研究欲以單一受試法探討一位遲語兒在接受面對面促進式情境教學法四個月後,其表達能力及標準化測驗分數之改變,以探究促進式情境教學法對於提升華語遲語兒表達能力之效益。

方法:本研究納入共一位遲語兒,自幼兒20個月大之三次穩定表現後(基線期),於21個月大後開始進行為期四個月的促進式情境教學法之語言介入,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共13次課堂。介入過程中語言治療師以促進式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概念進行語言介入,依序為連結(connecting)、支持(supporting)與教學(teaching),各階段中包含不同語言促進技巧,例如:起初先透過兒童導向的模式創造平等的對話情境,以提升治療師與個案的連結,及增加個案的溝通行為次數;之後以回應及擴展的技巧支持個案的現有能力,並且增加語言表達複雜度;最後透過環境布置創造溝通機會誘發個案表達,以語言示範(modeling)及提示(prompting)教導新的語言技能,拓展個案的表達性詞彙量及雙詞組合的語法形式。每次課堂使用不同操作型玩具,包含:飲料投幣機、立體操作書、蔬果切切樂、辦家家酒茶具組等等,創造不同自然溝通情境以誘發個案在自然情境中出現口語表達,並透過模擬日常活動的遊戲練習功能性溝通,以增進個案類化至生活情境之效率。介入過程一邊紀錄個案成功的仿說內容及自發性表達內容,以分析促進式情境教學法對於個案仿說及自發表達內容的影響,再以目視分析法及效果量(d)計算介入成效,並透過標準化評估工具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臺灣版)(Mandarin-Chinese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Taiwan, MCDI-T)測量其介入前後之表達性詞彙量、語言使用情形、語言表達複雜度及最長語詞連結之改變。

結果:經過13次的促進式情境教學,個案在一小時的課堂中,從基線期的仿說4種詞彙、自發性表達3種詞彙,進展至仿說15種詞彙、自發性表達16種詞彙,以目視分析法觀測介入期與基線期的重疊率,仿說及自發詞彙種類分別為23%3/13)及8%1/13),結果顯示幼兒的仿說及自發性詞彙種類皆高於基線期。效果量方面,仿說的介入效果量為6.41、自發的介入效果量為16.54,皆屬於大效果量。以標準化測驗工具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臺灣版)測量其介入前後的表現並對照該年齡之常模,顯示表達性詞彙量從基線期18個表達性詞彙(百分等級)進展至110個表達性詞彙(百分等級15-20%);語言的使用由基線期4分(百分等級15%)進展至12分(百分等級70%);語言表達複雜度由基線期0分(百分等級5%)進展至2分(百分等級5-10%);最長語詞連結由基線期1分(百分等級5%)進展至2分(百分等級5%)。

結論:本研究發現以促進式情境教學介入遲語兒,可在短時間內有效增進遲語兒在課堂中的仿說及自發性表達種類,亦能提升整體表達性詞彙量、語言使用情形及語言表達複雜度。

關鍵字:遲語兒、促進式情境教學、語言治療

參考文獻

Hancock T.B., Ledbetter-Cho K., Howell A., & Lang R. (2016). Enhanced Milieu Teaching. In: Lang R., Hancock T., Singh N. (eds) Early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Behavioral Health. Springer, Cham. doi: 10.1007/978-3-319-30925-5_7

Peterson, P., Carta, J. J., & Greenwood, C. (2005). Teaching enhanced milieu language teaching skills to parents in multiple risk familie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27, 94-109. doi:10.1177/105381510502700205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