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茄寶暑期小學堂」入國小體驗營服務方案執行成果
王思婷*、王楹筑、張羽萱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
方案緣起:本中心服務範圍以臺中市山城地區為主,經中心個案管理系統統計每年度約莫有70位至80位受服務孩童將於當年度8月底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然學前教育與國小階段在教學課程安排與內容、教室空間規劃、師生比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許多家長對於小學一年級學校生活缺乏周全的了解,因而產生擔憂,也會因「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迷思,導致大部分家長對於上小學後的銜接,多少會有些焦慮。其擔心的部分例如學習狀況不佳、無法適應小學作息、被同學霸凌等較為擔憂,從中顯示出早療家長在孩子入小轉銜過程中有獲得相關資訊的需求及心理支持的需求。有鑑於此,中心辦理幼兒入小體驗營及家長親職座談會,邀請特殊教育背景人員擔任授課老師,來緩解幼童及家長的適應壓力。期待透過轉銜服務能持續且完整徹底執行,讓學前階段孩童順利銜接至國小階段。
方案目的與目標:
期待透過入小體驗營及親職座談會,讓孩子能從過程中提早做適應準備,也讓家長了解小學生活差異,提早知道如何幫孩子做入小準備,減輕準備壓力。
服務規劃與設計:
招收10-15對當年度即將就讀一年級之早療服務家庭,如有名額開放予社區一般家庭。
服務成果成效分析:
針對參與兒童從第一天到第五天參與過程中的適應及學習狀態設計質性觀察記錄欄位加以記錄,觀察紀錄內容包含有五大項團體規範遵從度、活動任務理解、活動參與程度、情緒調節與表現、社交人際互動表現,每個項度滿分為10分。以了解參與兒童團體適應狀況。
入國小體驗營活動結束後,共收集21份體驗營觀察紀錄,進行分析有80%的幼童在團體適應分數有進步;參與兒童的總分進步分數平均增加6-8分,主要以「團體規範遵從度」之項目進步的人數最多;其次為「社交人際互動表現」。
採用家庭聯絡本及活動問卷做分析,透過座談會與家長互動交流過程中,與家長分享內容包含幼童個人能力準備、行為建立、家長與孩子的適應、親師溝通的技巧,並於座談會後提供問卷,收回共25份,從量化分析部分,有86.7%的家長因孩子參與入國小體驗營,自覺減輕面對孩子入小準備的壓力,也幫助到家長能更有信心陪伴孩子迎接小一的新生活。
從中利用聯絡簿模擬親師溝通,透過親職座談會與家長互動交流,進一步說明孩子入國小後的作息時間,與了解入小學前需要訓練的能力,幫助家長安心面對孩子進入小學生活,進一步幫助家長減輕面對孩子入小的焦慮感,以做好完善的入小準備。
依據112年電訪紀錄內容,參加完的幼童社工於當年度國小開學後一至二週做電話追蹤,其訪談內容以關心幼童入學適應情形及家長照顧壓力,家長皆表示比預期中理想,有助於個案適應國小生活。
結論與建議:
早療幼兒家長面臨轉銜之際,有訊息的需求、參與的需求、溝通諮詢的需求、心理支持的需求、持續支持的需求,幼童則有環境轉換適應的需求,因此透過為期五天的入國小體驗營,使幼童能提前體驗國小生活適應小學的上課作息,做到逐步的調整,降低就學時的不適感;家長也能透過聯絡簿的模擬來了解小一親師溝通的技巧,並結合於第五天入小體驗營後辦理一場親職座談會,讓家長能先了解如何為孩子入學做提前準備,學習親師溝通的技巧,降低家長的焦慮,以協助孩子做好完善的入小規畫。活動過程中透過撰寫觀察記錄,發現幼童能在活動過程中人際關係及團體規範遵守展現顯著的成長和進步。家長們也表示對小學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準備。許多家長反饋「孩子們在參加體驗營後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且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充滿期待!」家長和孩子都對小學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和預備,累積孩子的學習經驗。轉銜服務若能持續且完整徹底執行,則能讓學前階段孩童順利銜接至國小階段。
因辦理體驗營的時間設定於八月初期,此時已是暑假的中段,部分家庭因為工作需要暑期有托育幼童之需求,因此早在七月份就已安排相關托育或安親課程,因此在辦理入小體驗營時容易面臨家長已規劃好暑期活動,而無法參與的情形,導致招募狀況略受影響,因此建議可在活動辦理的宣傳期提前作預告使家長納入暑期規畫。
家長對於幼小轉銜的心理支持需求,期待能透過有相同經驗的家長分享以獲得支持,因此辦理親職座談會,可適時安排一位有相關經驗的家長進行經驗分享,實際提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轉換的階段給予資訊提供與心理支持,讓家長有足夠的準備去面對孩子每一個階段的調整與協助。
關鍵字:早期療育、入國小體驗營、親職座談會、幼小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