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二十五屆 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通訊軟體進行口語表達的個案報告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通訊軟體進行口語表達的個案報告

A Case Report on Using Communication Software for Oral Express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鄭卜元1*、曾嬂勻2

Pu-Yuan Cheng1*Zhi-Yun Zeng2

1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復健科

Dept. of Rehabilitation, Chang Bing Show Chwan Memorial Hospital

2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二林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Dept. of Rehabilitation, Erlin Christian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根據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遲語兒是指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或二者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偏差或低落,其非因感官、智能、情緒或文化刺激等因素直接造成。根據國健署的發展里程碑,正常語言發展在2歲就發展出「身體部位指認、至少能說出10個單字的能力」;3歲時發展「身體部位命名、主動表達生理需求(上廁所)、簡單問句(這是什麼)並且說的話半數能讓人聽得懂」。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遲語兒,無法到醫院接受療育,可以透過通訊軟體,做遠距的互動教學,儘早誘發口語發展。本研究目的針對一名有語言發展遲緩的遲語兒提供通訊軟體進行介入,提供一個可以進行的訓練模式。

方法:針對一名三歲三個月的遲語兒,語言發展為一歲半,只會說爸爸或媽媽,

語彙量低於十個,對話時只會說「阿爸阿爸阿爸」。透過Line通訊軟體進行視訊

的互動教學,每周一次30分鐘,共進行5次的教學。教學的內容包括指認、理

解、仿說,並提供圖片居家練習,圖片以居家生活用語為主,包含人稱、家中常

見物品、動作詞等,由單詞、雙詞、到三詞的難易程度設計。從能夠指認圖片、

理解圖片、說出圖片等等。課後請家長持續帶幼兒練習指認理解及命名,給於家

長教材以及策略,維持個案學習的效果。

結果:二個月的通訊軟體互動,個案在遊戲的規則,能夠跟著互動。在家中避免新冠病毒的侵擾,不受口罩影響,增加口語時視覺輸入及較佳的語音清晰度。建立教材家長能夠在家中延伸練習,簡單手勢的模仿,輪流等待的遊戲等。家長對於使用通訊軟體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表示滿意,有練習的教材可以反覆練習。疫情趨緩後回到治療室中能夠直接銜接,減少適應的時間。一年後語言的發展能夠說出三個字詞,由落後(42-19=23)到落後(55-36=19)

結論:健保未開放使用遠距治療,所以只能先跟家長溝通,沒有健保,需要家長的同意與配合。個案在小螢幕中如何清楚的看到老師的教材,還能夠持續與螢幕中的人維持互動。所以家長必須要陪在身邊,隨時協助完成互動遊戲。對於遲語兒,通訊軟體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在未進入早療課前或許是一個可以執行的策略。能夠同時提升家長及幼兒的互動技巧,增加互動機會達到有效溝通及語言發展。

關鍵字:遲語兒、通訊軟體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