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觸覺刺激對偏癱腦性麻痺兒童於手部靈巧度和徒手能力的影響
Effect of tactile stimulation on dexterity and manual ability of hand in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劉詩瑋1 *, 許嘉文2
Shih-Wei Liu1* , Chia-Wen Hsu 2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科物理治療組1和職能治療組2
Physical Therapy Unit1 Unit and Occupation Therapy 2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偏癱性腦性麻痺(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是由皮質脊髓束和其他發展途徑的損傷,導致手部靈巧度受損,而未能充分使用手部功能,使得日常自我照顧能力和學校參與能力的下降。觸覺調節缺損(sensory processing deficits)包含對觸覺刺激反應不足、觸覺區辨障礙。Cooper J的研究指出感覺輸入是運動功能和運動控制的重要組成,主要為觸知覺和本體覺。Gorden等人也指出,偏癱腦性麻痺兒童的障礙主要來自於感覺機制的受損。因此,研究目的是探討觸覺刺激對偏癱腦性麻痺兒童於手部靈巧度(dexterity)和徒手能力(manual ability)的影響。
方法:研究設計為實驗性研究。22名參與者年齡為8至12歲診斷為偏癱腦性麻痺兒童,隨機分配為實驗組(B組)和對照組(A組)。A組接受傳統的復健計畫,包含伸展(Stretching)、主動關節運動(AAROM)和肌力訓練(Strengthening),B組則接受傳統的復健計畫和觸覺刺激訓練,觸覺刺激活動包含辨識不同材質、形狀、大小的物體,並分為睜眼辨識和閉眼辨識。介入計畫共6週,每週進行一次。使用Box and block Test、Nine hole peg test、ABILHAND kids questionnaire做為前後測結果評估。
結果:本研究使用卡方檢定,其結果顯示1.Box and Block Test治療後,組內P值Group A:0.0001/ Group B:0.0001,組間P值Group A:0.3897 /Group B:0.0014,2. Nine Peg Hole Test治療後,組內P值Group A:0.0001/ Group B:0.0001,組間P值Group A:0.3959 /Group B:0.0010,3. ABILHAND kids questionnaire治療後,組內P值Group A:0.2891/ Group B:0.0005,組間P值Group A:0.0782 /Group B:0.0011,以上皆顯示傳統介入模式(A組)和傳統介入模式加入觸覺刺激訓練(B組)皆能改善手部靈巧度(dexterity)和徒手能力(manual ability),但治療後B組在所有的數值中皆顯示出統計上的顯著差異(,B組的結果顯著優於A組。
結論:研究表明,透過觸覺刺激來引導兒童辨識物體的形狀、大小和質地,有助於改善手部靈巧度(dexterity)和徒手能力(manual ability)。觸覺刺激的材質選擇,包括粗糙紋理(粗糙畫筆、瓦楞紙板、砂紙、麻布),而光滑的紋理(包括軟布、細砂紙、光滑的石頭、絲綢、金屬、玻璃)。觸覺刺激介入的順序為紋理粗糙至平滑。
具體提升:一、增加雙手在操作時的速度和手部使用的主動性。二、觸覺刺激為感知學習(perceptual learning),感知學習可以提高神經的可塑性。三、視覺信息可以幫助校準觸覺感知,促使觸覺和視覺的信息整合,從而改善對環境的整體感知。
關鍵字:觸覺刺激、手部靈巧度、徒手能力、偏癱腦性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