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對於巴金森氏症兒童語言治療之個案研究
Family-Centered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Services for Speech-Language therapy of a chil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 A Case Report
謝千慧*
Chien Hui Hsieh*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科語言治療組
Speech 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Tungs’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為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疾病,該疾病臨床特徵表現為動作震顫、四肢僵直及行動緩慢等問題,亦可能造成運動不足型吶吃,進而影響吞嚥、言語及溝通功能。然而,發生在兒童的巴金森氏症則相對罕見,缺乏語言治療相關成效討論。參與本次研究的小朋友於兒童發展聯合評估結果為整體發展遲緩,並因此接受早期療育。在語言治療部分,小朋友因溝通障礙和進食問題造成家庭照顧上的困擾。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了解家庭所關切的問題,並藉此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對於巴金森氏症兒童語言治療的成效。
方法:研究對象為目前5歲3個月的男童,診斷為巴金森氏症。小朋友3歲左右因脊髓炎在本院治療和接受早期療育服務,聯合評估結果為粗動作、精細動作遲緩和混合性語言發展遲緩。4歲時透過小兒神經科進一步檢測確診為巴金森氏症,持續使用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5歲時在本院進行聯合評估複評和治療。本研究者為語言治療師,為了解小朋友語言發展使用標準化評估測驗工具-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的診斷量表(CDIIT-DT),而言語溝通功能評估使用功能性溝通評量表(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Measures, FCMs; ASHA, 2020),透過療育會議與家長針對小朋友在家庭參與的情形確認優先處理問題和治療目標,並進行每週一次每次各30分鐘語言治療。
結果:根據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小朋友5歲1個月時)評估結果為: 語言理解百分等級1、發展商數54、發展月齡約39.7個月,語言理解遲緩。語言表達百分等級1、發展商數54、發展月齡約27.3個月,口語表達顯著落後。語言發展百分等級1、發展商數54、發展月齡約30.7個月,整體語言發展遲緩。小朋友主要溝通方式以片語結合和短句為主,且有吶吃口語清晰度差,功能性溝通量表(FCMs)評估結果為第三級:熟悉主題短句可被照顧者50%-75%理解。活動參與度方面媽媽主述為小朋友說話不清楚,講很多次媽媽聽不懂會大哭放棄不說。以及小朋友在用餐時間不吃菜且肉要剪很小塊,刷牙時常清出一大堆菜葉。根據討論結果確定目標並進行12次語言治療,衛教家長控制語速技巧和陪伴小朋友使用改良式節律板。也開始在小朋友每日晚餐時從少量開始給予切小塊的青菜。結果顯示小朋友言語溝通功能進步至熟悉主題短句可被照顧者75%以上理解,口語溝通動機和挑食情形有改善,語言能力也有進展的潛力。
結論:藉由本研究,針對兒童巴金森氏症個案的語言治療,執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家長訓練方案,有助於提昇個案的言語溝通功能,進而增加口語溝通動機和幫助個案在家庭中的活動參與。設定目標和討論的過程中,家長回饋包括:1.上課以後他講得比較多有進步,會比較想跟我說話。2.老師有教我們都要陪他一起慢慢說,鼓勵他一個字一個字說清楚,覺得很重要。3他現在比較喜歡吃青菜,吃完還會讓我檢查有沒有吞乾淨。藉由和小朋友家庭共同合作療育過程中,感受到透過家長晤談和雙向回饋才能更了解每個家庭不同的需求,也更能體會到幫助家長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來回應孩子溝通需求的重要性。
關鍵字:巴金森氏症、以家庭為中心、早期療育、語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