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學齡前聽損兒童及聽常兒童語言成長速率之初探
Exploring language developmental growth rate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and their hearing peers
朱家瑩*、劉馥瑂、詹益智、陳姵樺
Chia-Ying Chu*, Fu-Mei Liu, Yi-Chih Chan, Pei-Hua Chen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ildren’s Hearing Found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聽損兒童在接受聽語療育後,其語言成長速率是否能趨近於聽常兒童。過去的研究多發現,聽損兒童的語言發展往往落後於聽常兒童。然而,國內相關研究大多聚焦於語言發展是否落後,卻較少關注語言成長速率的問題。Rice (2004) 提出,如果僅在起始點落後,早期療育的介入仍可能使聽損兒童趕上聽常兒童,因此可以透過語言成長速率來觀察這一過程。然而,針對聽損兒童在接受早期療育後,是否能達到與聽常兒童相似的成長速率的研究仍然相對稀少。此外,過去的研究多著重於探討聽損程度較重的兒童,幾乎未對聽損程度較輕的兒童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中重度以下聽損兒童是否存在語言發展落後,以及其語言成長速率是否異於聽常兒童。
方法:受試者為1-5歲的30名聽損兒童及19名聽常兒童。聽損兒童的聽損程度介於輕度至中重度之間,均配戴助聽器,並接受聽語早期療育服務。第一次錄音時,這些聽損兒童接受聽語早期療育的時長平均為23個月介於2個月至52個月不等。此外,兩組兒童的母語皆為中文,且無合併其他發展障礙。為了測量語言成長速率,研究者在兩個時間點分別蒐集受試者的自發性親子互動口語語料,兩個時間點之間的間隔約為6個月,並針對其口語語料進行謄寫,計算前150句的平均語句長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作為語言能力的指標。有鑑於不同年齡層的語言成長速率不同,故分析時分為三個年齡組別,2歲以下(聽損12人、聽常7人)、3歲(聽損7人、聽常4人)及4歲以上(聽損11人、聽常8人)。
結果:為了解兩組兒童在不同年齡層於兩個錄音時間點的發展差異,本研究採用Three-way Mixed ANOVA 分析。分析的變項包括組間變項:組別(聽常、聽損)、年齡(2歲、3歲、4歲),以及組內變項錄音時間(第一次、六個月後)。結果顯示,聽常與聽損兩組兒童在MLU上無顯著差異 (F(1,43)=2.49, p>.05, η2=.05),但年齡和錄音時間對MLU有顯著影響 (年齡:F(2,43)=19.60, p <.001>2=.48;時間:F(1,43)=16.43, p <.001>2=.28)。此外,年齡與時間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F(2,43)=4.23, p <.05>2=.16),事後分析顯示,在年齡為2歲以下時,六個月後比第一次的MLU高了0.71(p =.00),在年齡為3歲時,六個月後比第一次的MLU高了0.68 (p =.02),然在年齡為4歲以上時,第一次和六個月後的MLU差異並不顯著 (p =.74)。此外,組別、年齡與錄音時間的三重交互作用雖未達顯著水準,但呈現接近顯著的趨勢 (F(2,43)=3.14, p =.053, η2=.13)。這些結果顯示,兩組兒童的MLU在第一次錄音與六個月後的錄音間均有顯著成長,且成長幅度因年齡而異,其中2歲和3歲的兒童成長幅度較大,而4歲的兒童則較為平緩。雖然組別、年齡與錄音時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但仍可觀察到2及3歲的聽常兒童的成長幅度大於聽損兒童。
結論:雖然整體而言,聽損兒童的語言發展與其同齡的聽常兒童相當,但其語言成長速率較為平緩,特別是在2至3歲這個年齡段。然因受試者人數較少,故未來仍須增加人數以提升分析結果的可信度。儘管如此,仍建議臨床專業人員在評估聽損兒童時,應將語言成長的幅度納入考量。
關鍵字:聽損兒童、平均語句長度、句法發展、語言發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