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九屆 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在兒童動作測驗組的表現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在兒童動作測驗組的表現
陳虹伊、鄭湘君、林佩蓉、陳永榮、成戎珠


 

研究背景與目的
在西方國家的研究中顯示發展性語言障礙與發展性協調障礙有高比例會同時發生,但在我國卻缺乏這樣的資料。不同的語言社會文化,語言能力與動作表現之間的關係,或許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學齡前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與一般兒童在動作表現上的差異,並檢驗學齡前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是否較一般兒童有更高比例會共病發展性協調障礙。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有410位(228位男生、182位女生)年齡5至6歲的兒童參與。所有兒童都先接受簡易的醫學與生理檢查,以排除可能有骨骼肌肉系統、心肺系統或神經學方面有缺損的兒童。所有兒童也都接受一項非語文的智力測驗(TONI,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以排除智能方面不足的兒童。最後符合選入條件的兒童共有363位(205位男生、158位女生),並接受個別的動作與語言測驗,以認定他們是否為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或為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所使用的語言測驗有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學前兒童語言能力測驗、與語言障礙評量;所使用的動作測驗為兒童動作測驗組(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若兒童的語文表現有任兩項低於切截分數,則認定該兒童有發展性語言障礙;若兒童在動作表現的損傷總分高於切截分數,則認定該兒童為發展性動作障礙兒童。語文表現的切截分數與動作表現的切截分數都設在平均數之1.25標準差。統計分析使用曼-惠特尼U檢定、獨立t檢定與卡方檢定,比較有無發展性語言發障的兒童在兒童動作測驗組的動作表現、與兩組兒童有共病發展性協調障礙的比例有無差異。

研究發現
結果顯示有22位兒童有發展性語言障礙、46位發展性協調障礙,其中6位同時具有發展性語言障礙與發展性協調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在手部操作與整體的動作表現都較非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來的差,而在球類技巧與動/靜態平衡上,兩組兒童並無差異。此外,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有共病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的比例(6/11,27.3%)也較非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40/341,11.7%)來的高。

結論
與一般兒童相較,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有較差的手部操作能力,且有較高的比例同時有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問題。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