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十屆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外展服務之初探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pilot study of the Outreach Service for familie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children
林暄雅、曾芊鳳、*洪佩宜
Hsuan-Ya Lin, Chien-Feng Tseng, Pei-I Hung
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台灣省私立慈愛殘障教養院
Catholic Non-profit Tzi-Ai Mercy Hospice of Taichung Diocesan Body Corporate, Taiwan


 

研究背景與目的:彰化縣早期療育資源與服務因城鄉差距,呈現分配不均之現象,使早期療育服務輸送過程存在著可近性之問題。所謂「可近性」意指的是案主在進入當地的服務網絡時,能夠很容易地接近或獲得服務。若於獲得服務過程中,有障礙產生,以阻礙案主獲得服務,此情況便會導致服務輸送方式有不可近性的特性存在(張韶文,2005)。為使資源可達可近性之效益,使服務更深入社區與家庭,協助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因而結合當地鄉鎮圖書館資源規劃外展式之「走動式親子閱讀團體」服務方案。


方法:以活動回饋問卷進行量化分析及觀察與訪談方式用以評估活動執行之成效。


結果:走動式親子閱讀團體於彰化市及芬園鄉共舉辦6場,共190人次家長與兒童參與。透過回饋問卷之分析,對於活動老師帶領技巧、內容實際運用滿意度以及活動時間、場地與整體活動之滿意度均達90%以上。從針對活動家長的觀察與訪談中得知,家長表示除學習到如何與孩子一同閱讀繪本、玩遊戲與相處外,在延伸活動動手作部分學習到以環保及隨手可得之簡易素材與孩子一同製作教具,不僅可藉以訓練孩子手部精細動作與手眼協調能力,並於親子合作過程中營造融洽之親子關係,完成之作品增加亦孩子成就感,使家長給予走動式親子閱讀團體正向評價,並期待延續與增加活動舉辦之次數,尤其以偏遠之芬園鄉家長反應為甚。



結論:透過外展式之走動式親子閱讀團體服務方案,種下親子共讀幼苗。綜觀方案執行成果已達計劃目的,共分為三部份:

(一)針對家長部分:繪本示範引導提供家長學習親職互動方式,減緩家長對於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的恐懼,並建立親子關係的管道。

(二)針對兒童部分:透過閱讀繪本,增加發展遲緩兒童接觸語言練習機會;透過延伸活動增加認知及粗、細動作練習。

(三)針對家庭部分:使家庭有機會接觸鄰近社區之資源,讓遲緩家庭可以走入社區。

針對未來方案規劃與執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升資源運用能力:透過活動協助家庭連結在地資源,經由介紹及陪同參觀圖書館,拉近案家與資源的距離。如:進行圖書館參訪,了解圖書館提供之服務
            內容、辦理借書證進行借閱書籍或參與圖書館所舉辦之相關活動—大姐姐說故事。

(二)藉由外展式服務,提升資源可近性,增加家庭參與意願:讓資源有限的家庭,藉由服務外展提升資源的可近性,去除交通能力有限之障礙,增加偏遠地區家
            庭活動參與意願,滿足其親職教育的需求。

(三)強化家長支持:期待經由活動之延續,進而建立家長團體,藉由相同經驗的家長,彼此間進行交流、互動、相互支持及分享親職教養經驗。 關鍵詞:發展遲緩兒童、外展服務、親子閱讀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