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十屆 輔助溝通系統與溝通障礙幼兒之相關實證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pplication of The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Preschoolers with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 Literature Review

賴世真   Shih-chen Lai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治療科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背景與目的
 

從1970年 代開始,障礙兒童的溝通訓練方式產生極大的轉變,由原來的治療取向,轉為注意溝通技能的社會性功能。因此,溝通教學的場所由隔離的治療室轉移為日常生活環 境中,像是學校、家庭等。此外,對於溝通障礙幼兒的溝通介入方式也從早期強調口語的語言教學進而注重整體溝通能力的發展,逐漸重視非口語的溝通教學。因此,運用輔助溝通系統協助溝通障礙幼兒建立、發展其溝通技能就相形重要。本文將探討國內外應用輔助溝通系統於溝通障礙幼兒之相關研究。

 

方法

    本文以文獻分析之方式探討十年內(1998~2008)國內外輔助溝通系統應用於改善溝通障礙兒童溝通技能之實證性研究,並進行歸納整理,提供後續研究方向。



 結果
 

壹、輔助溝通系統之研究方式
 

由於障礙幼兒的個別差異極大,因此輔助溝通系統的研究,多採用單一受試或個案研究的方式;少數則進行較大樣本之實驗設計。實驗設計方式包括多試探實驗設計、多基線實驗設計等。
 

早期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以增強、提示、協助、模仿等策略進行介入;之後漸強調於自然情境中進行功能性的教學。部分輔助溝通系統的教學模式是採取發展模式,近來學者也強調功能性的溝通,提升個案的溝通行為。
 

貳、國內外應用於學前特殊幼兒輔助溝通系統的實證研究
 

    國內有關輔助溝通系統的研究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但應用於學前特殊幼兒進而提升其溝通技能的研究則仍有不足,反觀國外應用輔助溝通系統的研究相當豐富,茲將國內外應用於學前特殊幼兒輔助溝通系統的實證研究進行比較說明,如下表:  

 

AAC類別 年齡/障礙類型 研究結果 相關文獻
國內
掌上型電腦( PDA ) 5歲/外籍新娘之子女 主動的溝通

表達提升

梁靜琴/2005
語音輸出輔具 4歲/腦性麻痹多重障礙兒 主動與被動溝通行為均增加 賴世真/2007
國外
語音輸出輔具及自然教學 3-5歲/重度自閉症兒 溝通行為與社會互動能力增加 Schepis, Reid, Dennis, Behrmann,&Sutton/1998
語音輸出輔具與圖卡符號

系統

4-7歲/多障、唐氏症、腦性麻痹 溝通技能獲得提升 Blischak/1999
圖卡與情境教學 4-5歲/自閉症 能主動要求 Johnstons, Nelson,Evans, & Palazolo /2003
溝通圖卡 3-5歲/唐氏症與發展遲緩幼兒  對溝通符號的理解能力提升且能使用符號溝通 Harris & Reichle/2004
擴大性溝通 平均月齡33/重度發展障礙兒 能使用符號溝通,並發展出口語

Sevcik, Romski & Adamson /2004

布列斯符號系統 2-4歲/語言與發展遲緩幼兒 符號與語言理解能力增加

Barton, Sevcik, & Romski /2006

語音輸出輔具與非電子式溝通板 3-4歲/多重障礙 受試者能結合多種符號系統進行主動溝通與類化溝通 Binger & Light/2007

 

由國內外的研究比較後可以瞭解,國內研究中,所選取之對象較多為自閉症幼兒,所使用的工具以圖片溝通系統居多;而國外的研究內容中,研究對象的障礙類型較多,且使用的輔助溝通系統類別亦多。但共通之處是,透過輔助溝通系統的介入,對於溝通障礙幼兒之溝通技能或增加溝通互動的能力的確有實質幫助,且溝通訓練之成效良好。

 

 結論溝 通技能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歷程,前一階段所習得的溝通技巧有助於下一階段的溝通發展。對於障礙幼兒溝通行為的介入,須先了解其目前溝通行為的發展階段,才 能擬定合宜的策略。溝通教學的重點在於穩定現階段已產生的溝通訊號,協助發展溝通策略,選擇合宜的替代溝通方式,才能輔助進一步的語言發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