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十一屆 由空間指示詞「這.那」看亞斯柏格症兒童的語用論特質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c Language in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An Examination of Using Spatial Demonstratives in Chinese - 
黃愫芬1*  Su-fen Huang
1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1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縱使亞斯伯格症兒童沒有明顯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甚至可與人對答如流,但臨床上發現解讀他人話語之涵義仍存在某些問題。而造成此種語言發展遲緩原因相當繁多且複雜,主要常見原因被稱為是「語用」和「心智理論」缺陷所致。然而,對於如何提昇亞斯伯格症兒童「語用」和「心智理論」的缺陷仍是難題。據此,本研究主要目的:透過試驗探討亞斯柏格症兒童對空間指示詞(這個、那個、這裡及那裡)之語用功能的發展特徵,及瞭解亞斯柏格症兒童對空間指示詞理解與空間指示詞運用情形。


方法:實驗測試,簡要說明如下:(1)研究對象:經公私立醫院診斷為亞斯柏格症兒童,生理年齡為5-12歲(各年齡層6位,男女各3位)。(2)實驗設計:參考伊藤惠子與田中真理(2005)和戴宜蓉(1986)的實驗,並徵詢家長與心理學者後,選出適合兒童空間指示詞的理解與運用之自然情境,並擬定實驗流程、和推演實驗程序的晤談技巧。(3)理解實驗:藉著「讓這個(那個)蘋果送到籃子裡」的指令,要求兒童在兩顆蘋果中挑取一顆,以探知兒童對這個及那個兩詞的理解程度。而這裡與那裡兩詞,則採用「拿蘋果到這裡(那裡)」的指令,要求兒童做表演。此外,說話者位置的改變為變項之一,實驗者(說話者)於兒童「同側」或「對側」二種情況下說出指令以要求兒童做表演。(4)運用實驗:實驗者問:「哪一個蘋果在大(小)籃子上面」,此時因為兩顆蘋果外觀一樣,所以兒童必須用這個或那個才可具體的回答上面問句;同理另外利用「大(小)蘋果在那裡?」的問句,來誘使兒童說出這裡或那裡。(5)預試:各年齡層1名兒童進行預試,探索施測過程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針對兒童反應情形,修正施測的方式與技巧,使兒童更清楚研究者的要求。(6)程序:參與本實驗的每位兒童,皆需接受理解與運用兩個實驗,為了避免施測時間過於冗長,故兩實驗分2天進行,間隔1至3天。另外,理解實驗與運用實驗均採個別施測。(7)信度:再測信度進行信度考驗。(8)資料處裡:A.理解測試:每個受試者均需接受4(指示詞)×2(同/對測)×3(嘗試)=共計24個題目,每答對一題得1分,最高24分,最低0分。B.運用測試:因空間指示詞有4個,而每個指示詞各有三次嘗試,因此本實驗共有4 × 3 =12題,每答對一題得1分,最高12分,最低0分。



實驗結果:(1)理解實驗:各年齡層組兒童均停留在「同側」能正確理解空間指示詞,而「對側」情況下有困難,因此推論亞斯柏格症兒童有自我中心傾向,及「語用」與「心智理論」缺陷。(2)運用實驗:空間指示詞的運用比理解容易,各年齡層組兒童都能運用空間指示詞。



結論: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空間指示詞理解上有轉移至別人觀點的困難。建議:亞斯柏格症兒童對空間指示詞(這/那)而言不易理解,應改用具體名詞,以利亞斯柏格症兒童理解。


關鍵字:空間指示詞、語用論、心智理論、語言理解、語言運用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