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記事

第十二屆 學齡前動作發展遲緩兒童之扁平足探討-先驅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Flat foot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motor development delay: a pilot study

陳坤鍾1、呂亦凡1、簡錦蓉2、何淑萍3、王淳厚1,4
Kun-Chung Chen1, Yi-Fan Lu1, Chin-Jung Chien2, Shu-ping Ho3, Chun-Hou Wang1,4

 

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室、2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能治療室、3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4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1 Physical Therapy Room,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2 Occupational Therapy Room,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3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uddhist Tzi Chi General Hospital Taichung Branch, 4School of Physical Therap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臨床上常見動作發展遲緩兒童合併有扁平足的問題,而學齡前階段正是內側縱向足弓的主要發展時期,過去研究指出,發展遲緩兒童有較高的扁平足盛行率,本研究希望藉由動作發展遲緩兒童的扁平足狀況,進一步探討動作發展遲緩兒童的扁平足問題。

方法: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之學齡前三至六歲兒童,經診斷有動作發展遲緩,另外經由配對年齡、性別、身高與體重之正常發展兒童作為對照組。首先記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即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貝頓分數(Beighton score),貝頓分數由一位物理治療師來負責判斷,分成九個項目來計分,一個項目計一分,共計9分,若分數大於4分以上則認定為關節過度鬆弛。研究以油墨足印的方式收集受測者的足印,透過壓印的方式取得足印,本研究採用臨床常見的足印判斷方法-Chippaux-Smirak index (CSI)來作為判斷扁平足的標準,CSI的定義為以腳印中足弓最寬處(B)除以蹠骨最寬處(A)的比例來判斷是否為扁平足。研究指出,CSI在判斷學齡前兒童扁平足有高達90%以上的預測準確性,可作為學齡前兒童扁平足之篩檢工具,其判定標準為CSI > 62.70%為扁平足,CSI≦62.70%為正常足。

結果:本研究共收集26位三至六歲動作發展遲緩兒童(男生:14位,女生:12位),平均年齡為4.9 ± 1.2歲,身高平均為104.3 ± 9.0公分,體重平均為16.2 ± 3.0公斤,BMI平均為14.8 ± 1.8,貝頓分數平均為3.0 ± 2.4,對照組共26位(男生:14位,女生:12位),平均年齡為4.9 ± 1.2歲,身高平均為105.7 ± 9.6公分,體重平均為17.3 ± 3.2公斤,BMI平均為15.5 ± 1.4,貝頓分數平均為3.5 ± 1.8,基本資料間並無統計上的差異。而CSI的測量平均值為59.3% ± 13.8%,對照組CSI的測量平均值為60.1% ± 10.5%,並無統計上的差異。以CSI的判定標準來判斷,動作發展遲緩兒童中有46.1%(24/52)的足印會被歸類為扁平足,對照組則有50%(26/52)的足印會被歸類為扁平足,兩者結果相近。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動作發展遲緩兒童的扁平足狀況和正常發展兒童並無差異,但因為扁平足會造成動作上的不穩定,因此學齡前動作發展遲緩兒童若有扁平足症狀仍建議需介入處理。

關鍵字:發展遲緩、學齡前兒童、扁平足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