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2015-08-21 慈濟全球資訊網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右一)深耕花東地區遲緩兒童早期療育,不僅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成立,更重要的是長期陪伴遲緩兒童以及家庭,因此獲得了國內早療的最高榮譽「早療棕櫚獎」,梁醫師更謙虛覺得自己心中多了些傳承與承擔。(圖片由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地點:花蓮慈院 時間:2015/08/20)
從事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是一條辛苦而漫長的路,若無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很少人能一路堅持下去,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深耕花東早療不遺餘力,積極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成立。
梁忠詔不僅是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重要推手,還下鄉推廣早療宣導,為當地的孩子進行生長評估,今年更獲得國內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第十屆「早療棕櫚獎」肯定,將在8月23日接獲表揚,梁忠詔則表示:「回想舉辦第一屆早療棕櫚獎,他當時是協會理事長,如今由頒獎人變成領獎人,心中多了些傳承與承擔。」
陪伴遲緩兒 花東早療的推手
投入兒童早期療育已有二十二年的梁忠詔,在1996年與郭煌宗醫師共同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成立後;為了免除讓家長帶著發展遲緩的孩子在各科診間奔波,同年梁忠詔從醫療專業開始整合,在花蓮慈濟醫院設立了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而花蓮慈院設立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在當時是國內少有結合醫師、物理、職能、語言、心理治療師、社工師及特教老師,以病人為中心的早療團隊。1997年兒復中心還成立國內第一所附設於醫院的公立學前特教班,讓醫療與教育有更密切的結合。
「只要能把握治療黃金期,就能將遺憾減到最輕。」對待病人就像是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梁忠詔,曾經陪伴一位「脊髓損傷」的孩子,雖然她從脖子以下全身癱瘓,但好學的她在兒童復健中心團隊的協助下努力復健,恢復了一點點的手部功能,讓她能一路完成大學學業。
分享無私愛 深耕遲緩兒家庭
除了在醫療上的陪伴,梁忠詔為了推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整合」的觀念,多年來帶著早療團隊深入偏鄉從衛教宣導與義診評估做起,甚至在SARS期間,梁忠詔曾率領早療團隊遠赴馬祖為當地的孩子進行評估義診以及衛教宣導。
「還記得當時一行人搭飛機去南竿,不料天候不佳,飛機折返,一行人只好改搭『臺馬輪』遠赴馬祖,那晚臺馬輪在海上乘風破浪,顛得治療師全暈船,幸好來得及趕上宣導大會的開幕式和義診時間。」這樣特殊的經驗,讓梁忠詔覺得很值得回味。 「早期療育」最重視的就是這個「早」字,梁忠詔強調:「對於先天或是發展上有缺憾的孩子來說,越早發現問題所在,就可以越早開始接受復健治療,或是儘早開始一系列的引導課程。」
為了能讓東區的遲緩兒童能夠早日接受療育,梁忠詔在2003年分別承辦了臺東和花蓮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中心」,每年在花東兩縣服務各七百多個家庭,十二年來受惠的遲緩兒和家庭無數;甚至在花蓮瑞穗鄉設立「兒童暨家庭資源中心」,這是早療協會七個社區據點中第一個設立的,為花蓮南部地區缺乏早療資源的地方挹注了一份希望和溫暖。
「慢飛天使的誕生,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遲緩兒家庭是替大家承受更多的負擔,而身為早療從業人員應以家庭為中心,分享更多的愛來減輕遲緩兒家庭的甜蜜負擔。」因此梁忠詔希望自己能繼續推動早期療育的四「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整合(醫療、教育、社政),讓慢飛天使的就醫、就學、就業、就養都能有完善的照顧。
新聞出處: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