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羅鈞令的得獎感言
我開始投入兒童早期療育的工作是在21 年前,在台大醫院復健部的職能治療部門。 當時的個案大多是腦性麻痺的孩子,以神經發展治療為主。 還記得有一個五歲有徐動型腦性麻痺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已經能走、能跑,一般日常生活活動也都會做了,只是準確度較差。本以為可以考慮終止治療了,但是給他測了視覺動作整合發展測驗之後,才發現他只會畫直線、橫線和圓,斜線或三角形就不會畫了。 因此就從感覺統合的觀點來加強他的空間概念和手眼協調。 開始時和他玩傳球,不太會玩,但是進步很快。為了改善他的空間概念,就從身體概念開始改善,而他的平衡功能也越來越好。他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在工作了。 當他到了兵役的年齡時,體檢的醫官看他很好,還要他去服兵役。 另一個元老個案是一個五歲的過動的孩子。 當時 ADHD這個名詞大家都還很陌生,只知他動作比較笨拙,精細動作不良。 但是他非常衝動,情緒變化也很大,和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張,兩人三天兩頭就會發生一次嚴重的衝突。 我就請媽媽做記錄,記下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再一起來討論。 多年後再次碰到那位母親時,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當時告訴她不能打小孩。 因此她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的關係也漸漸改善,孩子的問題也就不那麼嚴重了。 從臨床經驗裡面讓我深深感覺到環境的重要。 因此我的治療不只是針對孩子,更著重於家長的教育,唯有家長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才能夠隨時隨地的發揮治療的功效。但是對於入學的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常常是我們力有未逮之處。於是當台北市教育局開始推行在家教育學童的復健治療時,我就積極的投入,終能進一步將治療融合到學童的學校生活中,孩子的治療也終於能夠全面落實了。 我一直認為醫療專業人員的職責不只是治療個案,更負有教育社會大眾,為身心障礙者發聲,爭取應有的尊重與權益的責任。因此也積極參與相關法令的修訂及早療相關的教育訓練工作,期望有越多的人了解這些孩子,越能夠接納他們為我們的一員,如此才可能在提供協助的同時,也顧及他們的尊嚴,以同理心對待,而非同情與施捨。 一路走來,我要感謝所有合作過的個案、家長、老師以及學生、學員們,我今天所擁有的經驗與能力,都是他們所促成的。 也要感謝我的老長官台大復健部連倚南教授,以及陳美津老師當年對我投入早療工作的支持。謝謝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的推薦。 最後還要謝謝我的先生和孩子的包容,讓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投入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 .長期擔任臺灣職能治療學會教育研究與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承辦衛生署委辦之早期療育相關課程,及各縣市教育局委託辦理之教育體系相關專業訓練課程,整合醫療與教育,推動全人化的早期療育模式。 羅鈞令 具體優良事蹟 .民國 72 年於台大醫院復健科開創國內第一個感覺統合臨床治療課程。 .辦理感覺統合研習會,並進行感覺統合療效研究,發表論文。 .擔任台北市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 .擔任臺灣(前稱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第九屆、第十屆理事長任內積極推動早期療育職能治療服務與專業人員訓練。 .擔任臺灣職能治療學會兒童政策與福利小組召集人,並發展小兒職能治療專業服務準則。 .推動及參與台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服務,並發展學校體系職能治療專業服務準則。 .擔任台北市及宜蘭縣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及鑑定安置委員會委員。 .長期於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小兒職能治療、感覺統合治療及神經發展治療等課程,培育小兒職能治療師。 .發展感覺統合功能篩檢測驗-簡易動作問題量表,及嬰幼兒日常活動發展量表,以利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