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棕櫚獎

第八屆棕櫚獎【教育】~施美英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施美英的得獎感言


姓    名:施美英
服務單位: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
服務年資:17年8月


具體優良事蹟
※推薦理由:敢於作夢、勇於實現的早療專業工作者!
    很難想像因著瑞復益智中心早療孩子特殊需要的許多創意夢想的實現,是來自於美英組長嬌小的身軀,她是巨大的夢想DNA複製機。
    瑞復益智中心於97年8月成立早期療育組,草創時期,一切都在起步階段,美英組長以各種服務方式來協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從定點式的個別時段班至到宅服務,由托兒所普幼班的巡迴輔導至早期療育行政工作,她總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輔導技巧為特殊幼兒及其家人做適切的服務,並且以其熱誠獲得家長們的肯定。

    自94年元月開始擔任瑞復早療組組長一職,除全力推展組上業務外,亦由自己早療專業路上的經驗,毫不藏私地指導組內新進夥伴,與同仁分享(擔)教學甘苦,對於台南市各校幼保學系的實習生,不因業務繁忙仍盡力做最詳盡的督導,期讓早期療育的服務領域,彼此的專業得以深化。

    美英組長發揮行政支持與規畫的功能,以思索幼兒需求出發並連結相關資源,如: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與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近幾年來嚐試了跨專業團隊服務的完善與深化,如:「許~遲緩兒一個春天」、「孩子的玩具屋」等,實屬一名全方位的實務工作者及規畫者。

    敢於做夢不難,勇於實現卻需要專業、耐力與熱情。在早期療育的實務界工作了17年,熱情未褪,服務特殊幼兒及其家人的初衷,始終~如一。
※優良事蹟
※民國85年獲瑞復益智中心頒發服務滿5年感謝狀表彰。
※民國88年榮獲台南市國際同際會「優良教師」表揚
※民國91年獲選參加中國國民黨身心障礙者保護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地區啟智教育機構教保人員國外交流學習』。
※95年獲台南市政府頒發『推動兒童福利服務有功人員』。
※96年獲中華民國啟智協會頒發的績優教保人員『育智獎』
※98年貨瑞復益智中心頒發服務滿15年紀念獎座。

推薦事蹟
1.時段式與到宅式服務:自83年元月至94年元月接任組長職務止,全力投入時段式早期療育服務,除了對特殊兒童實務教學外,也極重視對幼兒的評估鑑定和親師溝通技巧。對於體弱多病和家庭有困難的幼童,美英老師亦提供到宅服務,期使家長能利用家中的資源,將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2.推動融合教育:自87年8月迄88年8月止,每星期有二個半天『台南市私立示範托兒所』協助規劃與執行融合教育課程,並對發展遲緩幼兒於團體課程及個別課程中予以輔導。另外在該托兒所辦理的毛毛蟲家長成長團體中,美英老師也與家長分享特殊幼兒的教學策略,該作法不僅嘉惠普幼的教保人員及園所,更在家長團體中造成大的迴響。

3.教育諮詢服務:自88年9月至89年8月止每星期三個半天至『台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中心』擔任發展遲緩幼童教育諮詢教師一職。美英老師不厭其煩為家長解除心中疑慮,同理家長面對特殊幼兒教養的辛勞與困境,適時提供情緒支持。

4.教學應用:
  (1)美英組長積極投入各項專業知識的獲得與研究,並能完全地將在各項研習課程中所習得的知識,確實地應用在特殊幼童之需要,有效執行個別化教育計畫。尤其在91年12月在香港協康會所得的『結構式教學法-TEACCH』應用在特殊幼兒教育領域,成效卓著。

  (2)98~99年與洪偉誌職能治療師藉由小型團體動力學的理論架構,以日常生活中各種情境的演練來改善發展遲緩小朋友的社交互動能力,並成立的『社交演練團體』。

  (3)99年與南台科技大學幼保系高家斌老師,藉由行動研究法的理論架構,讓幼保系學生能在早療服務環境中,累積實務經驗,強化專業知能,也同時增加早療機構人力資源運用,提升早療服務成效。並與高家斌、陳莉琳、陳彥伶以合作的「大學和早療服務機構的合作模式之研究」入選早療協會口頭式論文發表。

  (4)99年與卓柏宏職能治療師、邱玲雅語言治療師以感覺刺激與動作演練、認知、團體演練有其相關性存在為理論架構,成立『動故事』團體。

  (5)99年與黃璨珣、洪偉誌、卓柏宏合作的「社交演練團體」、「動故事體」入選早療協會海報式論文發表,「多感官療育個案報告」入選台大職能治療系海報式論文發表。

5.早療業務推動:
  (1)自95年元月擔任組長一職迄今,一直參與台南市早期療育推動小組的工作,市府原欲刪減之『成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的經費,在其努力奔走積極爭取下,終使更多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得以及早預作學習準備。

  (2)積極全力配合『台南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中心』為發展遲緩兒童做篩檢及評估活動,她的足跡遍及台南市各公私立托育機構,只期能為更多有需要而又不知何去何從的小朋友及家長服務。

  (3)100年向公益信託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申請『孩子的玩具屋』~台南市安南區社區外展服務計畫,在都會的偏鄉-台南市安南區以社區據點方式,提供育兒諮詢,讓社區內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獲得適性服務,並連結專業團隊主動陪同家庭使用或連結資源,以傳遞並落實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觀念。


得獎感言
滿空之間
    有二只水桶在井裡相遇,其中一只水桶看起來沒精打采的樣子,另一只水桶很同情地問:「怎麼啦?」
    「唉!」那只鬱鬱寡歡的水桶說:「我實在疲倦透了,成天被丟進井裡汲取,不管我裝的多麼滿,我永遠是又要空空的再回到這裡來!」
    另一只水桶笑著說:「這就是有意思了,我總是空空地來到這裡,然後滿滿的離開這裡!」
    摘自<CHEER UP>和風、上智出版社
    這則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檢討在對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孩子的服務上期待些什麼呢?是只注意到他們的能力不足或家庭的特殊性,對我教學上的預期目標設定?或是因為看到他們的需要而去發展出適合他們的服務模式?那一只樂觀的水桶說:「我總是空空地來到這裡,然後滿滿的離開這裡!」也是我在瑞復益智中心安南分部的心情寫照。

    瑞復益智中心早期療育服務開始於民國七十九年,當時是台灣第一個提供0-3歲發展遲緩嬰幼兒服務的地方──位於台南市東區的光明街,也是現在的瑞復益智中心附設光明早期療育中心。瑞復在由光明街開始的早療服務過程中,發現了同樣地處台南市的安南區卻因幅員遼闊(居舊台南市六大行政區之首)、生態與其他行政區差異甚大,但是療育資源卻是最缺乏。而在家長的經濟、交通能力上,較其他區域顯得更加弱勢。於是在民國九十七年二月先以早療服務為起點來拓展安南區的身心障礙者服務。個人很有榮幸的在早療服務13年之後,與一群伙伴們來到安南區發展早療服務。

    在服務的過程中,深刻體認到以家庭為中心的原則提供了服務的基礎是如何的重要,而當我們從以往的群體、類別、規範中走出來時,我們看到了家長信任的眼神,也看到更多服務需求的眼神。
    從0開始不只是建立模式,也是個人的成長,從0開始不止是空空的給予,而是滿載各種服務發想的幸福。在此特別感謝「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的肯定,也將這份肯定當做是和我一起開展安南分部早療服務伙伴們的鼓勵。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