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棕櫚獎

第八屆棕櫚獎【醫療】~曾美惠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曾美惠的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

大家好,對於得獎, 其實有點意外,一開始兒童醫院的同仁告知要推薦我之訊息時,因忙於工作,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後來在醫院同仁的鼓勵下,才在報名截止日前送出報名表。真的非常謝謝台大復健部早療中心所有同仁的幫忙。

我投入早期療育的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了。感謝上帝的恩典。
當初進入早療領域起因於考上公費留考於75年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分校攻讀小兒職能治療領域的碩士班,畢業後到Boston大學讀職能治療博士班,從此踏入兒童職治療的感覺統合領域一直到今天。

畢業後,我回母系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任教,並同時在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小兒職能治療師。在當時,小兒職能治療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一些有明顯神經功能損傷的 患者,如腦性麻痺或腦外傷等。我回台灣之後,將知覺動作障礙或感覺統合障礙等觀念帶到台大。

因為不同於有明顯硬性神經徵兆的腦性麻痺的兒童,這些外表看來 正常的孩子,往往因坐不住、不專心被誤解為搗蛋的孩子;另一部份動作協調障礙的孩童,可能被長輩認為是大雞晚啼,以致發展上的問題未被正視。

這些過動、不專心、動作不協調、或對感覺刺激過度敏感的孩童,常因症狀和伴隨的行為問題,讓家長有很大的無力感、不勝任感和親職壓力。在介紹這些感覺統合 失調和相關障礙後,許多家長紛紛上門求助。我們的評估和治療一解許多家長心中多年的疑惑,也使家長更瞭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教養孩子。

此外也使學校的老 師認識並包容這些特殊的孩子。這些孩子因接受職能治療而進步,並在被瞭解、包容的環境下而成長,就是身為早療工作人員的我們,最感欣慰的一件事了。

非常感謝中華民國早療協會對於台灣早期療育人員的肯定。
這份殊榮應該歸功於所有台大醫院復健部早療的同仁們,因為有你們一起努力,才能讓個案的潛能獲得發 揮,家長的壓力得到抒解。也謝謝我的家人,體諒我總是以工作為先。最後非常感謝所有投身早期療育的工作人員,有大家的合作,早期療育才得以有今日的成果, 謝謝!


姓    名:曾美惠
服務單位:國立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服務年資:25年


具體優良事蹟
1.    受評人剛回國時,值小兒職能治療發展初期,致力於推廣無硬性神經徵兆,卻有知覺動作協調功能失調的兒童之職能治療業務。此舉對於許多找不出孩子硬性神經徵兆問題致求助無門的家長,是一大福音。
當時台大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組業務由每週30名個案增加至每週100名,等待排入治療個案甚多,以致有的兒童需等待至少半年方能排入治療,院方因而提供設備經費和擴大治療空間。
目前台大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組每週約服務300名兒童。也間接帶動全台灣小兒領域職能治療的興起,並使小兒職能治療於早期療育扮演重要角色。

2. 長期投入自閉症兒童、動作協調障礙及腦性麻痺兒童本土化及標準化量表之研究:
(1) 自閉症方面:自閉症常伴隨有感覺處理障礙,引起的情緒及行為問題是影響療育成效暨能否成功轉銜至一般班級的關鍵之一。
受評者鑑於當時國內缺乏此領域之經驗,也沒有標準化工具可供早療團隊治療師及家長做為參考,故引進當時國際主要使用的評量工具,取得原作者授權後編譯修訂,並建立台灣常模,以供國內專業人員使用。
研究成果不但有助於鑑定自閉症個案在感覺處理功能上之問題,並有助於療育成效之評量,和協助臨床工作者擬定適當的療育計劃。完成編譯修訂之量表如下:
甲、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表:3至10歲(中文版)(2008)
乙、嬰幼兒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表(中文版)(2009)

(2) 動作協調障礙兒童方面:
   動作協調障礙是臨床上常見的發展障礙之一,以往因臨床上缺乏標準化的篩檢問卷,個案轉介後,皆由治療師執行標準化的動作測驗以確定孩童是否有動作協調問題。此過程耗時且耗人力,因此亟需具信效度的標準化篩檢問卷,使轉介來的個案是真正需要接受動作測驗的個案,以避免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受評者因而編譯:幼兒動作協調問卷(Little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及動作協調問卷(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分別建立了1124名3-5.9歲及1082名6-9歲兒童之台灣常模,及其信效度。所發展之家長問卷不僅是台灣目前第一個具信效度的問卷,也是華人社區中第一個問卷,其中動作協調問卷已為中國南京醫科大學小兒精神科研究中心所使用。此外受評人進一步使用此量表探討動作協調障礙兒童之日常生活功能、學習和心理社會適應問題,研究結果有助於臨床介入計劃之擬定。

(3) 腦性麻痺兒童方面:
   腦性麻痺是臨床上小兒復健最常見的肢體障礙族群,復健的最終目的乃增進兒童日常生活功能之獨立性,以進一步促進其社區、學校的參與。同樣地,由於臨床上缺乏評量發展障礙(含腦性麻痺)兒童的日常生活功能的標準化工具,以致療育成效的評量、訓練的依據與預測兒童未來照護需求,皆受到限制。受評人因此引進國際知名的「兒童生活功能評估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經授權後,編譯修訂使其適用於台灣兒童並建立494名6月至7.5歲兒童之台灣常模及其信效度。此評估工具是華人社區第一個依據「國際功能、失能與健康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之本土化標準化評量工具。受評人乃進一步用此工具探討中美兒童在日常生活功能之能力和獨立性發展之差異,以及影響腦性麻痺兒童日常生活功能之能力和獨立性發展之因子,研究結果有助於臨床工作人員擬定適當的療育計劃。

3.投入職能治療之臨床與研究人才培養20年,所教導的學生近千人。
目前已有兩位指導的研究生完成學業,分別進入台灣大學及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任教,繼續在小兒職能治療及早期療育的領域耕耘。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