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棕櫚獎

第九屆棕櫚獎【醫療】~林千琳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林千琳的得獎感言


 首先要感謝早療協會的各位先進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得到這份殊榮。得到這個獎,我更加覺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因為早期療育絕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做到,誠如大家都知道,早期療育是一個team work,各位先進給我的肯定,也是給我們整個團隊的努力一個肯定。所以我要感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兒童醫院所有醫師,有這些醫師轉介個案,讓我可以在每位孩子的早期就可以接觸到他們,後又有郭煌宗主任的帶領,把整個團隊整合更完整。有附醫的小兒骨科郭建忠醫師,讓我在面對腦性麻痺兒童時,有更多的利器改善他們的問題,減少他們的後遺症。還有,我們辛苦的治療師們,他們為了治療這些孩子,自己的手得到肌腱炎、腰部得到椎間盤突出,仍然樂在其中,無怨的為這些孩子付出,真的很感謝他們。當然,我可愛的孩子的支持,讓我空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我的夫婿蔡宜佑教授為了實現我的想法,捐出自己的錢,與一些志同道合的醫師,成立中杏基金會,讓更多的早療老師有機會幫助更多的發展遲緩兒童。

    早期的台灣社會對發展遲緩兒的認識不深,最常聽到“大雞慢啼”的說法,白白錯失孩子早期療育的機會,這些年來,經過大家的努力,早療的概念已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得了獎,我知道我要更努力。更希望,在未來,早療的工作能有更多熱血青年的投入,讓這份神聖的工作延續下去,服務更多人。謝謝,謝謝大家。

具體優良事蹟

林千琳醫師在民國85年回到自己的家鄉台中服務,發現在中國醫藥大學的小兒科個案非常多,其中發展遲緩的兒童也不在少數,卻沒有一個完整的早療團隊給他們後續的復健治療。85年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只有2位醫師,得到當時羅瑞寬主任的支持,開始在復健科內提供兒童復健治療。86年開始,一年的時間內,與羅主任到台中縣有特教資源的國小,針對兒童做發展遲緩篩檢,足跡包括台中縣偏遠的地區。爾後,因小兒神經科郭煌宗主任到職,林醫師在郭主任的指導協助下,把小兒科及復健科緊密連結,又幸得小兒科全部醫師支持轉介,於是把早期療育工作整合更加完善。

自民國87年起,林醫師開始支援瑪利亞基金會的愛心家園、霧峰家園的復健工作,給予遲緩兒診斷及治療。

          林醫師除醫療專業外,也不忘早期療育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環」。自民國94年開始,擔任台中市教育局的「特殊教育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一職,積極參與特殊生的鑑定工作及給予適切的特教資源」。林醫師總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對遲緩兒作更多事。在96年號召志同道合的醫師,成立中杏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基金會指任無給職的執行長工作,並且將自己的部份薪資捐出,希望能給遲緩兒更多幫助。在基金會董事長蔡宜佑教授及林醫師的推動下,中杏基金會每年辦理數場針對早療工作的演講、免費篩檢活動、發展遲緩評估、參訪活動、家庭聯誼及旅遊活動,希望能給遲緩兒的幫忙不只是個案本身,也希望能關懷家長的焦慮及不安。在民國101年,林醫師推動成立兒童發展中心,更具體提供遲緩兒一個接受早療的場所,補健保資源的不足,提供早療課程。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