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棕梠獎 報導
黃慶凱的得獎感言
黃慶凱 服務單位:醫療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復健科 服務年資:18年 在感謝一路上給我幫助的人們之前,我想說一個小故事。在六十多年前,一個錄取師專的小男生拿著錄取成績單,一路哭著、一路跑回家,他不是喜極而泣,而是因為他不方便的左手被學校拒絕入學。三年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錄取師範大學,但又因為不方便的左手,招開會議討論是否可以入學,這次在一位教授的力薦下,讓他不會因為儀容再被拒絕入學。這個故事是父親的真實故事,父親從小左手就因為不明原因為萎縮退化,也因此讓他的生活與別人不同,無法無慮的伸出左手,無法正常地上體育課,無法正常入學,無法考駕照一直到60歲才有汽車駕照,也才合法騎機車。父親的故事說真的不是讓我念復健醫學系的動力,我和當時的學生一樣就是機運,但是的父親的故事確實幫我了解早期療育工作的價值。 今天我獲得了早療棕櫚獎當然要感謝用一輩子精力栽培我的父親黃文信先生,還有不斷耳提面命我的母親謝錦鳳女士。還有在這十幾年來一同工作的、一同生活、一路默默支持我的好夥伴、好伴侶,也是新生兒加護病房最資深的護理師,我的夫人,葉淑德小姐。家人的支持讓我安心。師長的支持是讓我成長的動力,感謝我大學的導師黃惠聲職能治療師,她引領我進入兒童職能治療的專業領域。還有像母親一樣關心我的已故的黃曼聰職能治療師,她教會我對專業發展的熱情。感謝這18年來像老師又像兄長的主管黃恢濤職能治療師,他給我專業發展的自由,沒有主管的支持,就不會有今日的成績。感謝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孟令夫老師、吳亭芳老師,它們讓我習得學術與臨床結合的知識。感謝林口長庚職能治療的工作夥伴,由於大家無私的分工,才可以讓我專注於有興趣的工作領域。感謝林口長庚新生兒科的主任林瑞瑩醫師與朱世明醫師,以及新生兒加護團隊的醫護人員,由於他們對職能治療的肯定,我才可以在這個領域小有成績。最後要感謝的是身經過的所有的小朋友,因為他們讓我累積珍貴的感受與成長。
座右銘 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具體優良事蹟 黃慶凱服務於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全職於早療評估與早期療育工作,至今18年,當時台灣新生兒加護病房復健的介入還在起步,被推薦者在旅美留學林淑瑜老師帶領下,將從美國兒童治療先驅Case-smith教授所學,傳授給被推薦人,開始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照護工作,當時台灣對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職能治療照護仍陌生,經過18年的耕耘,被推薦者與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職能治療照護仍陌生,經過18年的耕耘與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所有醫護人員建立起跨專業合作的關係,也透過早產新生兒與高危險新生兒的照護,早期發現、早期追蹤、更能早期治療。 除了多年的臨床經驗的累積,教導各大學新生兒照護的課程也指導實習職能治療師臨床技術,培養早期療育工作的新血,18年來指導過將近500多位實習治療師,更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職能治療介入的技術成熟後,約10多年前開始接受其他大型醫院(新光醫院與台北馬偕醫院)職能治療師關於新生兒加護病房新生兒的照護訓練,更在這6年,因應政府推動二年期職能治療師訓練,培訓北部未發展新生兒加護病房職能治療的醫院,提供新進治療師新生兒職能治療的技術訓練,經過訓練的醫院陸續開始提供新生兒加護病房職能治療服務,被推薦者繼續輔導受訓的學員臨床疑問的諮商,也鼓勵學員將臨床經驗透過學會、全聯會的學術研討會發表壁報。近年更擴大聯合訓練模式,提供資深的治療師參與聯合訓練,建立種子教師,讓新生兒職能治療師照護能有更多師資,可以更順利推廣,讓高危險新生兒達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目的。 除了新生兒照護的努力,18年來直接照護特殊需求兒童,給予長期的復健照護,協助他們安置,就學,鑑定等,並給予家屬支持與無數的建議,讓個案與家屬可以適應社會的挑戰,讓個案可以獲得最好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