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七屆 早期療育專業人員運用ICF-CY於實務工作之現況調查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早期療育專業人員運用ICF-CY於實務工作之現況調查研究

The Study to Survey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s of Early Intervention Applying ICF-CY Framework in Practical Work

王貽宣1*、林巾凱2

Yi-Hsuan Wang1*, Chin-Kai Lin2

1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2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班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 2Master Program of Early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ICF-CY的架構讓關心兒童之實務工作者能夠有一個共同的語言,在ICF概念引進台灣後,除了成立ICF學會,亦舉辦許多學術研討會,相關的研究亦逐年增加。台灣在ICF-CY研究的面向雖然相當廣泛,但仍然缺乏探討早期療育專業人員應用此架構的現況探討,所以我們並不清楚ICF-CY在臨床工作中的運用情形。本研究目的欲探討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在實務工作中運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與青少年版(ICF-CY)之現況。

方法: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為提高自編問卷的內容效度,敦請早療領域中熟知ICF-CY的專家進行效度檢視,隨後並進行問卷預試且分析結果形成正式問卷,正式問卷發放對象包含服務於醫療單位及學前發展中心之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取樣方式為方便取樣,數據資料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結果:本研究共發出242份問卷,回收率約91.3%,扣除無效問卷後,可供分析之有效問卷數為208份。研究結果顯示:一、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對於在實務工作中運用ICF-CY架構與個案家庭合作多持正面看法,且普遍意願是高的,但實際在工作中執行的現況並不如預期,「專業類別」與「參加ICF-CY繼續教育訓練的次數」這兩個變項在統計上達顯著差異;二、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對於在實務工作中運用ICF-CY架構與團隊合作的「意願」同意程度較「看法」與「現況」來的高,「專業類別」與「專業團隊合作模式」這兩個變項在統計上達顯著差異;三、影響實務工作中使用ICF-CY架構的困難因素有:缺乏督導資源、使用上較費時、不容易連結ICF-CY架構內容與病歷內容、缺乏繼續教育訓練資源、ICF-CY架構不容易與現行實務工作所使用的模式做結合。

結論: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一、建立督導機制、鼓勵多參與相關繼續教育訓練課程並定期分享與討論;二、建議單位主管支持臨床實務工作者,適時引導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並聘請跨專業督導,提升服務品質;三、建議設計不同階段的繼續教育課程,以符合不同年資與經驗之專業人員自我成長需求,並建立相關專業人員資料庫。本研究希望能作為未來臨床實務工作引導以ICF-CY架構進行跨專業服務品質推動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早期療育、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及青少年版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