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二十屆 家長參與作息本位早期療育對親職角色影響之探究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ng Routines-Based Early Intervention on Parental Roles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家長參與作息本位早期療育對親職角色影響之探究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ng Routines-Based Early Intervention on Parental Roles

吳恩綸1,2,3*、童伊廸1

En-Lun Wu 1,2,3*, Yi-Ti Tung1

1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3桃園市平鎮親子館

1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2Taiwan Toy Library Association,

3Ping-Zhen Parent-Child Center in Taoyuan C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者於某社會福利基金會早期療育部門進行碩士實習時,認識作息本位模式,並在過程中體悟到作息本位早期療育帶給家庭的正向影響,以及看見與過往療育經驗不同的親職角色,因此期望能從中了解參與作息本位早期療育的家長,如何看待自身在作息本位早期療育中的角色,以及參與本療育模式後主觀的影響。期許能透過服務使用者的現身說法,使更多家庭及專業人員認識作息本位早期療育所帶來的優點,進而接觸及使用,嘉惠更多早療家庭。

方法: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探討同一機構、同一整合服務提供者提供六個家庭作息本位早期療育服務。參與對象均為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且為家內主要照顧者及主要陪同療育者。研究者先與整合服務提供者進行訪談,了解在療育中所使用的各項元素及流程,再制定訪談大綱,後以半結構式訪談了解七位家長對於作息本位早期療育。質性分析則是將錄音檔謄錄為逐字稿後,以分析歸納法作為進行資料分析,再給予內文編碼,以利完整呈現文本資料。

結果:本研究發現參與作息本位早期療育之家長認為自己在療育過程中,能主動地與整合服務提供者交流、互動,相較於其他形式的療育較有參與感且因著制定兒童功能性目標,更加深自己對於孩子療育的責任心,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目標,也能清楚地掌握目前療育方向。此外,本研究對象除為主要陪同療育者之外,亦為主要照顧者,故發現療育過程中從剛開始僅會檢視兒童功能性目標執行狀況及行為諮詢之外,後期更多時間在處理「家庭」層級問題的方面,為主要照顧者在協助發展遲緩兒童生活中,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與糾葛。進一步,因著作息本位早期療育提供目標及行為諮詢,故家長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更有掌控感,且更有能力執行兒童的功能性目標、因應孩子的行為問題,有能力的家長更能進一步地在日常生活中類化目標,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結論:家長認為參與作息本位早期療育讓自己對於「療育」更有方向,且認為相較其他形式的療育,更能「參與」與「投入」其中,這與作息本位模式對於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強調參與、投入日常生活活動的理念不謀而合且在服務過程中,不單單僅是協助孩子療育,更能將焦點著重於主要照顧者因照顧發展遲緩兒童所延伸的家庭議題,協助減輕親職壓力,甚至是看見「自己」在擔任親職角色上的困境,近一步地在療育過程中練習如何看見自己的需求。另外,有家長透過作息本位早期療育充權,能明顯地感受自己的親職能力提升,進一步地支持孩子參與生活及學習。

關鍵字:作息本位模式、作息本位早期療育、親職角色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