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23屆 痙攣型腦性麻痺孩童治療成效探討:個案報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痙攣型腦性麻痺孩童治療成效探討:個案報告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A Case Report

田玲
Ling Tien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耳鼻喉部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Chi Mei Medical Center

 

背景與目的: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是以運動障礙為主的神經發展性損傷疾病,除了影響控制動作也會造成其他腦部區域的傷害,合併有視覺、聽覺、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而痙攣型為腦性痲痺其一分類。患者普遍有言語以及溝通上的障礙,其中以構音困難最為顯著,臨床上觀察到的言語特徵為: 構音含糊不清、不自主的往前伸出口外...等特徵,另外也會出現:因呼吸、發聲、構音的肌肉群動作協調差,說話語句短、片段不連貫、說話速度太慢和缺乏抑揚頓挫的言語特徵,使得整體言語清晰度下降而影響人際溝。本報告以輕度痙攣型腦性麻痺幼童為介入對象,說明評估、介入結果,並探討治療成效以及相關的治療目標。

 

方法:個案為一位6歲女童之輕度痙攣型腦性麻痺患者,其語言、聽力和認知能力均正常,但舌頭靈活度和構音器官的輪替動作(SMR)有明顯的不規律,使得構音準確度低,以替代和省略為主要構音錯誤類型也因肌肉群動作協調差,說話語句短、速度慢、缺乏抑揚頓挫等言語特徵,導致個案整體清晰度差,影響到溝通效能。
治療方案採用語音置位法、最小音素對比法、聽知覺訓練、視覺回饋練習,介入方式採取直接治療,每週一次,每次 40分鐘,共進行8個月30次治療,並請家長陪個案在回家做練習。介入前、後皆進行構音評估,並請不熟悉個案的第三者以聽寫法做清晰度評定,以瞭解治療前後之差異。構音準確度評定是以「華語構音/音韻臨床測驗工具」做為語音樣本計算子音正確百分比(Percentage of Correct Consonant,PCC);語詞清晰度的評定以逐字聽寫的方式轉錄字詞,計算語詞的語音正確率;計分也是以百分比來表示。

 

結果() 經過30次治療後,個案的構音準確度分別由38%進步到78%()、語詞清晰度:採用以逐字聽寫的方式,計算語音正確率,個案的語詞清晰度由41%進步到75%

 

結論:針對輕度痙攣型腦性麻痺患者以語音置位法、最小音素對比法、聽知覺訓練、視覺回饋練習來介入,的確可以提升構音準確度和語詞清晰度,但隨著句長及語言複雜性的增加,其清晰度會降低。因此治療時也需考慮個案肌肉群動作協調差,說話語句短、缺乏抑揚頓挫等問題對溝通效能的影響,因此增加呼吸功能訓練,如:腹式呼吸、吹氣活動;給予局部口腔運動和動作協調性的訓練,如:舌頭的活動度、力量和口腔輪替動作訓練等,亦是相當重要的治療目標。

 

關鍵字:痙攣型腦性麻痺、 語音置位法、最小音素對比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