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五屆 「親子任務箱」居家親子互動方案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親子任務箱」居家親子互動方案

The Task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t Home

張瑋婷、吳佳瑜、范均穎、梁汕禎、吳靜芳*

Wei-Ting Chang, Chia-Yu Wu, Chun-Ying Fan, Shan-Chen Liang, Ching-Fang Wu*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方案緣起:家庭是兒童出生後重要的生活場域,提供兒童日常學習環境與機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挑戰著家長如何與孩子共處及幫助孩子學習。因此,親子任務箱的方案因應而生。藉由家長的回饋:「我們把箱內的三本繪本一同看完,圖畫拼貼創作…...。過程中,彤彤的想法是很及時的,通常能很快畫出喜歡的物品,我從旁輔助幫忙剪下,貼在畫紙上的位置安排也全是她的想法,我跟她配合的蠻順利的」。我們發現任務箱可以協助家長幫助孩子成長,因此,這個方案持續至今。

任務箱的主題依據孩子五大發展領域設定,由家長依據想要提升孩子的能力面向做選擇,共有57個家庭參與此方案。

方案目標與目的:

一、提升親子共讀及共玩機會

二、增進親子互動關係。

方案規劃設計:

一、任務箱內容:包含任務卡1份、繪本3本、教具1份、手作材料包1份及幼兒發 展手冊。

二、任務卡內容

任務箱有6個任務,為期三週。以「社會情緒」面向為例進行說明。

 (一)開箱囉!:家長協助幼兒拍照記錄孩子開箱專屬包裹的過程及表情。

 (二)共讀時光:家長陪伴幼兒閱讀並說故事給幼兒聽,從一起閱讀「氣噗噗」、「菲菲生氣了」、「我不想說對不起」繪本的過程中與幼兒分享及討論。

 (三)親子DIY:依據任務箱主題,延伸設計一同手作的親子活動,如運用情緒臉譜玩情緒賓果、組裝情緒表情並互相模仿。

 (四)共玩時光:依據參與幼兒年齡,提供個別化教具,家人陪同幼兒玩任務箱教具,並發揮創意討論不同玩法。

 (五)談天時光:透過繪本及教具創造共同話題,運用學習單,親子一同討論遊戲過程的心情及其他延伸遊戲。

 (六)任務達成:完成回饋問卷,問卷以瞭解家長對於居家陪伴的重要性及親子共同討論參與活動心情等開放式問題,並請家長分享過程影像紀錄。

成果與成效分析:本活動結束後使用線上問卷表單進行調查與分析,總共57份問卷。

量化分析部分,100%家長皆同意,和孩子共讀共玩能夠增進親子間互動關係,也對於兒童發展有進一步認識。

質性分析部分,有以下發現。

一、增加生活經驗:「…小朋友收到任務箱超驚喜開心」、「他很喜歡這次的書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也讓他自己去攤販買他最喜歡的雞蛋糕」,使孩子生活經驗更豐富。

二、親子共玩樂趣:「媽媽常常與孩子互動並帶著做家事,既是學習也是玩樂」、「一起剪剪貼貼 合力完成兔子表情、一起閱讀繪本…」,使互動方式更多元有趣。

三、幼兒發展促進:「孩子藉此學會拼圖的連結」、「…他們(手足)逐步學習相互溝通、分工合作、解決爭執的機會」、「孩子喜歡睡前故事,開始認識更多詞彙」、「從不會用剪刀到現在可以慢慢剪下圖案、DIY拼貼創作」,孩子從中發展能力。

四、家長增能:「第一次跟孩子做那麼多的情緒聯想」、「我發現我不太會照著書本念,感覺很尷尬,但是我有以自己的方式消化過再唸給寶貝聽」,家長延伸不同的方式陪伴孩子。

五、增加陪伴時間:「意外察覺自己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專心陪孩子玩遊戲,…,有時真的忘記兌現“等一下的承諾”…」、「會更分配時間跟孩子共讀」,使親子有專屬時間共處。

六、家長更了解孩子想法及能力:「很棒!能了解孩子邏輯」、「從小孩子眼睛看出來的世界與大人不同,讓我知道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加在小孩子身上」,家長可以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結論與建議:「以家庭為中心」是此活動設計初衷,將幼兒發展領域結合居家親子活動,包含親子共讀、親子共同操作教具、以及社工依據每次主題設計親子活動,從家長建議也期待未來任務設計可以更多元,並不只是侷限在手作,場地也可延伸至公園、超市等場域,將任務與日常生活情境連結,提升活動內容豐富度,以幫助幼兒增加生活經驗,並且促進親子親密關係。在後續社工追蹤時,有家長分享,透過活動除了鼓勵家長陪孩子共讀,也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會主動要求念故事給他聽。

關鍵字:親子互動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