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五屆 以「華語版幼兒植入電子耳後溝通功能量表(FAPCI-M)」探討華語聽常與電子耳幼兒之溝通表現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以「華語版幼兒植入電子耳後溝通功能量表(FAPCI-M」探討華語聽常與電子耳幼兒之溝通表現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with the FAPCI-M Instrument: Results from Normal Hearing and Cochlear Implanted Children

鄭茹馨1*郭于靚2

Ju-Hsin Cheng1*, Yu-Ching Kuo2

1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復健技術科語言治療組、2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Unit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Section, Tung’ Taichung Metro-Harbor Hospital,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Taipei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自衛生福利部於民國106年將未滿18歲且雙耳聽損超過90分貝患者的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後,即提升許多聽損嬰幼兒家庭植入電子耳的意願。樊家欣與鄧菊秀(2020)因應當前臨床需要編制「華語版幼兒植入電子耳後溝通功能量表」,簡稱「華語版FAPCI量表」。「華語版FAPCI量表」以「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ICF)為基礎所設計而成,是特別針對電子耳幼兒所發展的溝通量表,用以評估二至五歲人工電子耳兒童於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表現。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聽常幼兒於「華語版FAPCI量表」的表現,進而比較聽常幼兒與電子耳幼兒的溝通功能差異,並分析可能影響電子耳兒童的相關背景因素。

方法:研究對象包含90位聽常幼兒,分為一歲組、二歲組與三歲組各30人,以及34位二至五歲電子耳幼兒。研究工具使用「華語版FAPCI量表」與「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幼兒版」,根據主要照顧者對幼兒日常溝通行為的觀察,評估聽常幼兒與電子耳幼兒的溝通功能表現,並分析兩量表間的相關性。

結果:聽常幼兒的「華語版FAPCI量表」分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量表分數於發展初期快速增加,但在將近三歲時開始趨於平緩,進入穩定的高原期。進一步分析發現,聽常幼兒的「華語版 FAPCI 量表」分數與「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幼兒版」所有分測驗皆呈顯著正相關,顯示「華語版 FAPCI 量表」能有效呈現幼兒的溝通功能表現。電子耳幼兒方面,「華語版 FAPCI 量表」得分明顯低於聽常同儕,溝通功能發展相對延遲。整體分數增長趨勢與聽常幼兒相似,自二歲開始,量表分數便會隨著年齡遞增,直到五歲左右達到高原期。後續檢視相關背景因素得知,植入時長與植入年齡皆可能影響電子耳幼兒的溝通表現。當植入時長增長,量表分數會隨之提高,而植入年齡小於兩歲者,其分數分布與發展趨勢則與聽常幼兒更為接近。

結論:本研究結果提供幼兒溝通功能評量的參照依據,對「華語版 FAPCI 量表」評估電子耳幼兒的溝通表現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華語版 FAPCI 量表」是一良好又有效的溝通功能評估工具,不僅能客觀呈現幼兒的溝通表現,也能協助後續療育計畫的安排。建議後續專業人員在解釋及說明量表分數時,更須深入瞭解並仔細檢視受測幼兒的溝通表現,包含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能力、社交互動與整體語言發展,以獲得更全面及準確的評估結果。

關鍵字:華語版 FAPCI 量表、聽常幼兒、電子耳幼兒、溝通表現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