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十五屆 家長因素對學前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影響:文獻回顧

作家 / 早療論文大會 報導

家長因素對學前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影響:文獻回顧

The Impact of Parental Factor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creen Media Use: A Literature Review

陽尚錡1*、康琳茹1,2

Shang-Chi Yang1*, Lin-Ju Kang1,2

1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

1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hang Gung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背景與目的: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和數位產品的快速發展,兒童的螢幕媒體使用(screen media use)現象成為許多研究的焦點。螢幕媒體使用意指個人藉由數位產品來活動或參與的行為,數位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視、電腦、電子遊戲機和任何可以提供媒體的裝置等,多以螢幕時間(screen time)來了解使用的情況。多項研究顯示,螢幕媒體的過度使用與兒童的情緒、心理、身體和認知發展之間存在顯著的負面影響。由於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滲透到日常的各個層面,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至於使用者似乎忘記了它們潛在的負面影響;家長在兒童面前使用智能手機或數位產品已經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即便許多的單位及組織有提供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指南,但實際的研究和統計顯示多數家長未能好好遵守,可能會造成兒童過度接觸螢幕媒體,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機會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長相關因素,對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影響,目的包括:(1)分析家長行為因素與兒童螢幕使用時間之間的關係;(2)探討家庭背景因素對兒童螢幕時間的影響。此研究結果強調家長在控制螢幕時間方面的重要角色,並有助於發展家長端的策略,來減少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行為。

方法:經由ScopusPubMed資料庫進行搜索,並以「Screen time」、「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PSU)」、「Parenting」、「Parental」、「Preschool」與「Children」等為關鍵字,出版期間在西元201420247月,排除重複文獻,研究對象主要為學齡前(06歲)一般發展兒童;並探討家長行為因素與家庭背景對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影響,最終納入文獻共8篇。

結果:本文將所納入文獻中,影響學前一般發展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家長相關因素分為兩大類,一為家長行為因素,二為家庭背景因素。在家長行為因素中,分為螢幕使用行為、親職育兒行為及家庭功能。螢幕使用行為的面向包括智能手機的成癮傾向、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和有無使用數位產品;家長智能手機使用時間的增加,會提升兒童問題性手機使用(PSU)的風險。親職育兒行為面向包括育兒壓力、媒體育兒方式、父母養育較為寬容、消極育兒行為和態度;較高的育兒壓力會增加兒童螢幕使用的時間。家庭功能面向包括家庭有無螢幕時間的使用規範、設備的可及性和家長對兒童使用數位產品的態度。在家庭背景因素方面,家長的職業、家庭收入、社經地位、教育水平、母親年齡以及是否為雙薪家庭等皆和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相關。

結論:家長的數位產品使用行為、育兒方式和壓力、家庭功能與環境以及家長背景等因素,對兒童的螢幕媒體使用行為具有深遠影響。值得留意的是媒體教養方式與育兒壓力,家長在教養時容易將數位產品當作安撫兒童情緒的工具,即便清楚知道指南所提供的建議,但由於缺乏替代策略而無法遵守這些建議,可能又增加家長的育兒壓力。因此,為了減少兒童對裝置的依賴,家長應積極營造較少的螢幕環境與親子活動,並尋求有效的育兒減壓策略。此外,家長可以在家庭中制定適當的螢幕媒體使用規範,以及管理裝置的可及性,來減少自己和兒童的螢幕時間。總體而言,家長在兒童螢幕時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若花較多時間在螢幕媒體上,而取代親子互動的時間,也可能增加兒童在螢幕時間的使用量。因此,家庭和社會應共同努力,通過教育和家長端介入來降低兒童螢幕媒體使用的風險,並確保兒童能獲得健康的發展環境。

關鍵字:螢幕媒體使用、螢幕時間、學前兒童、問題性使用、媒體育兒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