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早产儿系统管理对脑瘫早期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价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彦敏 韩小梅


 

【摘要】
目的
评价早产儿定期随访、系统管理对早期发现脑瘫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2006-2007年我院随访门诊发现的早产儿脑瘫为研究组,普通门诊就诊发现的早产儿脑瘫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2.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产儿定期随访、系统管理对及时发现早产儿脑瘫,并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减轻脑损伤的危害,改善预后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早产儿 脑瘫 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随之脑瘫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6.39% 【1】, 存活的早产儿中约10%~20%有不同程度的伤残【2】,主要表现为脑瘫,据报道,脑瘫儿的40%由早产引起,多发生于胎龄28-34周的早产儿【3】。定期随访、追踪观察早产儿,及时发现脑瘫早期患儿,是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关键【4】。现将2006-2007年由我院随访门诊筛查出的早产脑瘫儿与儿科普通门诊发现的早产脑瘫儿就其发现年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临床资料
1.1 对象:研究组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出院后随访门诊定期检查,筛查出早产脑瘫儿50例,男30例,女20例,其孕周在25周至36周之间。对照组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普通门诊发现的50例为对照组,该组患儿未进行定期的高危儿保健,往往由于家长发现患儿有异其他同龄儿时到门诊就诊时发现,才开始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孕周在28周至36周之间。
1.2 脑瘫早期异常神经征象
6个月前出现的异常神经征象有:头竖立困难、足背屈角大于70度、踝阵挛、激惹哭闹、跟耳征角小、拇指交叉到掌心、内收肌角小、腘窝角小、对光及声反应差、膝反射亢进、自然活动低、3-4个月持续手握拳、围巾征过小、嗜睡、不哭、和直立剪刀样【5】。
两组患儿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3 方法:(1)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相同:每天进行2次康复训练,予药物神经节苷脂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发育、修复及理疗等,连续治疗14天为一小疗程,休息10天再开始第二个小疗程,在一个疗程结束前后均进行评价。(2)效果评价: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52项神经运动检查;CDCC婴幼儿智力测查。(3)统计学方法:t检验。

2、结果
将治疗后患儿的粗大、精细运动发育、肌张力改变、异常姿势纠正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运动发育进步、肌张力恢复正常、异常姿势的纠正在疗程上有不同,见表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组开始治疗年龄明显早于未进行定期高危儿保健的患儿,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发育落后的追赶、肌张力恢复正常、异常姿势纠正的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疗程上有显著差异。

表. 两组患儿开始治疗年龄、治疗效果对比(X±S)
attachments/200905/4769119911.jpg

3、讨论
早产儿的脑正处于迅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其脑室的周边区域非常脆弱,脑室管膜下丰富的脉络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破裂出血,脑室周及脑室内出血可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静脉栓塞和继发脑白质损伤,是引起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脑室周白质损伤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损害了髓鞘形成,与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6】。由于脑瘫的征象出现较晚,而家长对早期异常神经征象难以识别,定期高危儿随诊,医生可对婴儿进行系统观察,通过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和CDCC测查及对婴儿运动和智力状况作出评估,可及时发现有早期异常神经征象的早产脑瘫高危儿,然后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和合理有计划的训练,完全有可能使受伤的大脑获得最佳的代偿能力【7】。

生后6个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细胞数目增加不多,主要是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形成和发育,而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如此时进行早期干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和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类药物易使损伤修复和再生,给予足够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后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形成。另外,未成熟脑的可塑能力最强,由于有害因素的影响,神经的生理学死亡增加,但脑的某些区域甚至在出生后还能再生新的神经细胞,晚期神经的移行,在大脑皮层一直持续到生后5个月,在小脑皮层持续到12个月【8】,未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又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重组能力。出生后6个月内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并可预防由于姿势和运动异常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如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8】。作为研究组的早产脑瘫儿开始治疗的时间在6个月内,其疗效上明显优于6个月后的患儿,6个月以内是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的最佳时期,本组也见明显效果。

早产儿系统管理是从出生就开始得到医学监护,出生后还要每月一次随访保健,包括营养评价;喂养指导;体格、智力测评;听力、视力筛查;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并按鲍秀兰0-3岁教育为教材针对指导。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并使其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就能够得到早期干预、康复治疗,使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状况得到改善,赶上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从而将脑瘫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点。而未参于高危儿保健的早产高危儿当家人发现其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时往往已错过了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说明早产儿系统管理对及时发现早产儿脑瘫,并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7~ 12O.
【2】Guralniek MJ,Bennett FC.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for at risk and handicapped children[M].New York:Academic Press,INC.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n.1991.79~111.
【3】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0一ll1.
【4】黄真, 席宇诚, 周丛乐, 等. 脑性瘫痪高危儿肌张力异常情况的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 杂志, 2003, 31(4):200-203.
【5】鲍秀兰, 王丹华, 孙淑英, 等.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 杂志, 2006, 14(1):42-45.
【6】邵肖梅.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与防治[M].中国优生优育,2004,增刊.34-37.
【7】鲍秀兰,孙淑英,魏书珍,等.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598-600.
【8】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O.23O一233.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